东风唤醒百花魂,燕子窥篇翠护门。
盘髻晓妆浓黛色,渡头新雨涨波痕。
千家锦绣姑苏市,七里山塘负郭村。
最是江南名胜地,春宵一刻价难论。
东风唤醒百花魂,燕子窥篇翠护门。
盘髻晓妆浓黛色,渡头新雨涨波痕。
千家锦绣姑苏市,七里山塘负郭村。
最是江南名胜地,春宵一刻价难论。
此诗描绘了江南春日的美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首句“东风唤醒百花魂”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的景象,仿佛春风不仅吹动了大地,也唤醒了沉睡中的百花,赋予它们生机与活力。接着,“燕子窥篇翠护门”一句,通过燕子的活动,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翠绿的环境与燕子的轻盈身影相映成趣,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盘髻晓妆浓黛色,渡头新雨涨波痕”两句,将镜头转向人物与自然的互动,通过女子晨起梳妆的场景,以及渡口因新雨而泛起的波纹,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女子的浓黛妆容与自然界的清新雨后景象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千家锦绣姑苏市,七里山塘负郭村”则从宏观角度描绘了江南城市的繁华与乡村的宁静,姑苏市的锦绣繁华与七里山塘的负郭村的宁静生活形成对比,展现了江南地区多样化的景观和生活方式。
最后,“最是江南名胜地,春宵一刻价难论”总结了江南作为名胜之地的魅力,春夜的每一刻都价值连城,强调了江南春夜的珍贵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深深喜爱与赞美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并呈现了江南春日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苕溪秋高水初落,菱花已老菱生角。
红裙绿髻谁家人,小艇如梭不停泊。
三三两两共采菱,纤纤十指寒如冰。
不怕指寒并刺损,只恐归家无斗升。
湖州人家风俗美,男解耕田女丝枲。
采菱郎是采桑人,又与家中助生理。
落日青山敛暮烟,湖波十里镜中天。
清歌一曲循归路,不似耶溪唱采莲。
鲜卑胡,汉儿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纑。
使汝温饱相歌呼,胡为虐彼无宁居?
汉土著鲜卑汝客,作一疋绢一斛粟。
为汝击,贼使汝乐,胡为疾彼同剽掠?
高丞相,三军主,能胡言,能汉语。
胡为爪牙汉肝腑,奸雄桀骜不足数,犹能虎视中原土。
君不见鲜卑小儿难共事,河南行台徵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