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乔白岩谢寄山巾》
《次乔白岩谢寄山巾》全文
明 / 林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山人石屋带云开,旧雨时时梦往来。

分去葛巾笼日月,配之蒲萐谢风埃。

独行栗里名偏盛,小制伊川式许猜。

脱尽寰区与烟水,不烦宿留向东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充满了浓厚的道家哲学色彩。诗人以“山人石屋”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通过“带云开”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山中云雾缭绕的美景,也暗示了隐士心灵的开阔与超脱。

“旧雨时时梦往来”,运用了“旧雨新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即使在梦中也能感受到彼此的思念与交流。接下来,“分去葛巾笼日月,配之蒲萐谢风埃”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隐士生活中的简朴与自由,葛巾象征着朴素的生活态度,而“笼日月”则寓意着隐士不受世俗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于天地之间。蒲萐则是古代的一种草鞋,这里用来形容隐士行走于山野之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

“独行栗里名偏盛,小制伊川式许猜”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隐士的独立人格和超凡脱俗的名声。栗里,是古代隐士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代隐士的居所或内心世界。伊川,则是宋代大儒程颢的故乡,此处借指学问渊博、思想深邃。这两句既赞美了隐士的独立人格,也暗示了他的学识和思想影响深远。

最后,“脱尽寰区与烟水,不烦宿留向东莱”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越。脱尽寰区,意味着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和纷扰;与烟水相伴,象征着与自然和谐共生,心灵得到了真正的宁静。不需停留于东莱(东莱可能是指某处特定的地点,此处泛指世俗之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归隐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境界,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林俊
朝代:明

(1452—1527)明福建莆田人,字待用,号见素、云庄。成化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曾上疏请斩僧继晓并治中贵梁芳罪,触帝怒,下狱,贬姚州判官。寻召还,复官,改南京。正德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镇压蓝廷瑞等起事。嘉靖时官至刑部尚书。有《见素文集》、《西征集》。
猜你喜欢

送王宪使

严霜飞尽入溟南,春意江山远近含。

廿载才名闻病榻,一襟经略见高谈。

活人不但参苓苦,泽物偏多雨露甘。

试问粤南遗爱地,几时重睹驻公骖。

(0)

题弟石门钓叟

五丁开凿问何年,虚阔能容海外天。

茶灶烧残芦荻火,竹筇穿破藓苔烟。

一竿秋月供吟咏,几点沙鸥伴醉眠。

多少红尘飞不到,此身疑是岛中仙。

(0)

送李太常早阳兼西涯邃庵三首·其一

一诗曾许送君行,多病因循竟未能。

惟有别情终不忘,每逢三义忆同登。

(0)

除衣客中写怀

今夕是何夕,岁除逼青阳。

儿女忆去年,争饮屠苏觞。

今年客松州,孤烛照凄凉。

填胸愁百种,惊心历一行。

辗转不能寐,起步东西厢。

寒风飒飒来,透我征衣裳。

徘徊复隐几,能不思故乡。

思乡清泪滋,逢春白发长。

作官虽云好,宦海风波狂。

不如赋归去,濯足歌沧浪。

(0)

松州分司遣怀

人生随地可徜徉,莫道松州是异乡。

忙处不如闲处乐,老时方忆少时狂。

壮观每喜青山近,高卧堪供白日长。

若得圣恩怜朽拙,归舟三峡趁秋凉。

(0)

汉昭烈祠

英雄用武都无地,谁道君王大有为。

三顾南阳贤哲出,一麾西蜀帝王资。

中原百战徒争长,正统千年更属谁。

天若祚刘应混一,高光功业定相期。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