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召寘石渠中,将析微言合异同。
灵寿不扶汉庭上,儒衣空立鲁门东。
谁云丞相知殷侑,漫费君王遣所忠。
犹觉暮年有遗恨,书成未及质文公。
白头召寘石渠中,将析微言合异同。
灵寿不扶汉庭上,儒衣空立鲁门东。
谁云丞相知殷侑,漫费君王遣所忠。
犹觉暮年有遗恨,书成未及质文公。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属于古典诗歌中的绝句。全诗以深沉、内涵丰富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独到见解及个人情感。
"白头召寘石渠中,将析微言合异同。"
这两句开篇即设定了一种探讨古代智者之言的氛围。"白头"通常指年迈,"召寘"则是一位历史人物,以聪明著称;"石渠"意指古人讲学之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寻找智慧的愿望,并将不同的声音融会贯通。
"灵寿不扶汉庭上,儒衣空立鲁门东。"
这两句则转向对古代文化的追思和赞美。"灵寿"指的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道士,以长寿著称;"汉庭"代表了汉朝的政治中心;"儒衣"则是儒家学者的代名词,"鲁门"则与孔子有关。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精髓和圣贤之道的敬仰,以及对当下缺乏这种精神支柱的感慨。
"谁云丞相知殷侑,漫费君王遣所忠。"
这两句是对历史上一些忠诚谋士的怀念与评价。"丞相"指的是古代的宰相或重要辅政之臣;"殷侑"则是一位被后世赞誉的忠诚大臣。这两句诗人通过提及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对忠诚和智慧的尊崇,以及对于当今缺乏此类人物的感叹。
"犹觉暮年有遗恨,书成未及质文公。"
这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个人情感流露。"暮年"指的是人生的晚年阶段;"遗恨"表示对过去某些事情或选择的后悔和留恋;"书成"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的著作或心得;"质文公"则是一位历史上的文学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生命暮年时,对于自己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还未能完全实现其价值的遗憾。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智者、文化圣贤以及忠诚大臣的怀念,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智慧的尊崇,以及对于现实生活中缺乏这些美好品质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流露。
江西李家童子郎,腹载五车干玉皇。
选德殿后春昼长,天子呼来傍御床。
口角诵书如布谷,眼光骨法俱冰玉。
紫绡轻衫发锦束,万人回头看不足。
莫言幼慧长不奇,杨文公与晏临淄。
老翁笞儿也太痴,欲鞭辕下追霜蹄。
六岁取官曲肱似,春风昼绣归吾里。
生子当如李童子,至如吾儿豚犬耳。
只馀三日便清和,尽放春归莫恨他。
落尽千花飞尽絮,留春肯住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