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塞上曲》
《塞上曲》全文
宋 / 王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霜冷髑髅哭,天寒甲胄闲。

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移戍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0)
注释
黄云:黄色的尘土或云层。
白草:冬季枯黄的草。
万里:极目远望的广大区域。
有无间:间隔遥远,难以分辨。
霜冷:寒冷如霜。
髑髅:死人的头骨。
甲胄:古代战士的防护装备。
马嘶:马的嘶鸣声。
战地:战场。
雕:猛禽,此处指猎鹰。
打围山:围猎的山岭。
移戍:调动守卫。
腰金印:腰佩象征权力的金质腰带或令牌。
将军:军事指挥官。
玉关:古代边关,如玉门关。
翻译
黄沙连着白草,广阔无垠的大地
严霜下,枯骨仿佛在哭泣,寒冷让盔甲都显得空闲
战马在曾经的战场嘶鸣,猎鹰识别出围猎的山峦
将领带着金色腰印调动军队,将军穿越玉石般的边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之战的氛围和士兵们孤独与坚守的情景。首句“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通过黄云覆盖下的白草,形象地表达了边疆之广阔,无垠的荒凉感给人以深刻印象。

紧接着,“霜冷髑髅哭,天寒甲胄闲”则是士兵们在严寒中守卫的艰苦情景。"霜冷"两字生动地描绘了冬日的严寒,"髑髅"(古时指人头骨)在这里象征着战死沙场的英魂,他们仿佛在夜晚的寒风中哭泣,而士兵们则穿着冰冷的甲胄坚守岗位。

“马嘶经战地”一句,通过马儿的嘶鸣声,传达了战争留下的荒凉与悲壮。"雕认打围山"中的“雕认”,即是雕鹰(一种猛禽)的叫声,它们在空中盘旋,似乎也感受到了战地的惨烈,而士兵则在这些山脉间筑起了防线。

最后,“移戍腰金印,将军度玉关”表达的是将领更换防守之地,他们身佩的金印象征着权威与职责,而“玉关”则是边塞重镇的美称,"度玉关"寓意着将军们跨越这些坚固的城垣,去到新的战场。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战争氛围的刻画,展现了边疆士兵们孤独、坚守与牺牲的高尚精神。

作者介绍

王镃
朝代:宋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猜你喜欢

摇落

摇落已可悲,况复值秋晏。

山深云物阴,所向皆惨淡。

疏枝缀陈叶,风至时一散。

坏壁昼蛩啼,衰草飞虫恋。

嗟余守穷谷,秋物已三见。

胡为久淹留,不自厌贫贱。

由来人间事,利害喜相半。

优游归隐约,富贵足忧患。

安行吾不迷,夷路坦可践。

保此顽钝姿,悠哉复谁怨。

(0)

登谷州故城

控扼兵屯事已辽,倾敧遗堞隐蓬蒿。

春芜满野牛羊散,秋稼连云雉兔骄。

苔卧断碑昏故刻,雨飘残蘖带馀烧。

人间兴废知何极,莫谓荆榛便寂寥。

(0)

悼逝

结发为夫妇,少年共饥寒。

我迂趋世拙,十载困微官。

男儿不终穷,会展淩风翰。

相期脱崎岖,一笑纾艰难。

秋风摧芳蕙,既去不可还。

滴我眼中血,悲哉摧肺肝。

儿稚立我前,求母夜不眠。

我虽欲告之,哽咽不能言。

积金虽至斗,纡朱走华轩。

失我同心人,抚事皆悲酸。

积日而成时,积时更成年。

山海会崩竭,音容永茫然。

(0)

拳毛驹歌

北窗扫壁陈图书,杀气凛凛生坐隅。

谁将尺素画骏马,云是文皇昔日拳毛驹。

龙颅虎脊视天地,若灭若没三万里。

皇天产此谁得之,虬须十八真天子。

擒王灭窦如尘埃,英气贯日天为开。

黄金甲光照天地,大白羽箭驰风雷。

真龙在厩万马疾,下视四海皆驽骀。

榛棘昭陵一抔土,柏城六马莓苔古。

呜呼骏马已埃尘,虽有燕昭难再睹。

(0)

赵德麟有诗言过万寿县得玉芝乃以供一醉之味按道书凡芝皆神仙上药无乃轻用之乎

王孙憔悴食无肉,天遣枯肠出双玉。

荒园夜饮供一醉,仙物无乃遭轻辱。

王孙高名满天下,剸脍龙蛟刀几熟。

眼高不为小物变,采掇仅同葵薤属。

怜君十年清颍客,年少未甘窥药录。

再逢灵药慎勿轻,不死问君安可独。

(0)

苦雨

春浅天尚寒,雨多声入夜。

幽人不出门,坐惜梅花谢。

庭竹未抽萌,酴醾将覆架。

芳时喜病愈,浅酌供情话。

趋世剧曳牛,投閒如啖蔗。

因逢老农谈,悔不初学稼。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