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郊绿暗暮烟横,刚被月来一望清。
花气黏天如积水,竹阴洒地若浮萍。
却嫌绝顶光偏小,纵过疏林影未平。
野际徘徊欣有此,漙漙零露不胜情。
荒郊绿暗暮烟横,刚被月来一望清。
花气黏天如积水,竹阴洒地若浮萍。
却嫌绝顶光偏小,纵过疏林影未平。
野际徘徊欣有此,漙漙零露不胜情。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竹门村庄月下的宁静景象。首句“荒郊绿暗暮烟横”,以“绿暗”和“暮烟横”勾勒出一片苍茫的傍晚景色,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刚被月来一望清”,月亮的出现瞬间照亮了四周,将夜色中的景物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花气黏天如积水,竹阴洒地若浮萍。”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花香比作积水,竹影比作浮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下花朵与竹子的美丽姿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却嫌绝顶光偏小,纵过疏林影未平。”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月光在不同景物上的微妙变化,绝顶处的光线显得微弱,穿过稀疏树林的光影也未能完全平复,这些细节描写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最后,“野际徘徊欣有此,漙漙零露不胜情。”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悦之情,同时又因露珠的轻盈和月光的温柔而感到难以言表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夜竹门村庄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江岸飞满流莺,甚催春归去,些儿容易。
都是寻常闲院落,日暖昏沉沉地。
春已无踪,玉人不管,一枕春眠腻。
空阶蝴蝶,两三飞过深翠。
正是故国归来,男儿也有几点伤心泪。
曾与寒梅期后约,辜负月中霜里。
记得深闺,那时帘底,悄影扶轻醉。
小栏红烛,照人愁坐无寐。
朔气催成暝。莽沉沉、乱云堆墨,横斜千阵。
槐柳故宫深藏处,禁得霜天凄冷。
又正恐、争栖难定。
寒日无光何时曙,记翩飞、曾带昭阳影。
终古恨,几人省。夜啼动搅孤眠醒。
更怜伊、月明绕树,最担虚警。
投止苍黄知谁屋,接饭丛祠差幸。
且珍重、羽毛休损。
开口易招南儿唾,漫误人、北雁传边信。
头尽白,故山迥。
东风莫谩吹愁至,相携慰伊春冷。
浅白浮樽,新黄褪额,歌侣年时芳俊。帘阴做暝。
黯掠破丝丝,酒边愁影。
侧帽相看,隔花人说去年病。
珠尘花市又接,杜陵诗思剧,慵唤春醒。
槛入新蟾,篱招彩帖,暗促溪桥梅信。兰宵漏紧。
怕灯约黄昏,懒寻鸳径。社燕多情,旧巢新睡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