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墨扶周复古文,清辉万丈醇乎醇。
七篇奥义远相继,六代潜光今又新。
字假通才识鱼鲁,车惭寡学改金银。
异书喜得君无靳,此道中兴知有人。
倒墨扶周复古文,清辉万丈醇乎醇。
七篇奥义远相继,六代潜光今又新。
字假通才识鱼鲁,车惭寡学改金银。
异书喜得君无靳,此道中兴知有人。
这首诗《校毕归之》是宋代学者薛季宣的作品,通过诗句展现了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敬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联“倒墨扶周复古文,清辉万丈醇乎醇”,开篇即以“倒墨”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对古代文献的尊重与敬畏,仿佛在倒墨的过程中,古老的智慧与文化得以重新焕发光芒,如同万丈清辉,醇厚而珍贵。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古代文化的珍视,也暗含了作者在学术研究中所付出的努力与坚持。
颔联“七篇奥义远相继,六代潜光今又新”,进一步阐述了古代文献的深远意义和持续影响。这里的“七篇”可能指的是《尚书》中的七篇经典,“六代”则可能是指夏、商、周三代之后的春秋战国时期,以及秦、汉、三国等历史阶段。这两句诗强调了古代智慧的传承与延续,即使是在历史的更迭中,这些思想与知识依然熠熠生辉,为后世提供了新的启示与灵感。
颈联“字假通才识鱼鲁,车惭寡学改金银”,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在学术研究中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其中“字假通才识鱼鲁”可能借用了“鱼目混珠”的典故,意指在众多文献中识别真伪,需要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辨识能力。“车惭寡学改金银”则可能是作者自谦之语,表示自己学识浅薄,但愿意通过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如同将普通的车辆改装成金银打造的豪华车,寓意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可以提升自我,达到更高的学术境界。
尾联“异书喜得君无靳,此道中兴知有人”,表达了作者对于发现不同寻常的书籍或资料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学术复兴充满信心的态度。这里的“君”可能指的是书籍或资料本身,也可能是支持他学术研究的人或力量。最后一句“此道中兴知有人”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学术领域复兴的期待,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中,能够推动学术的发展,迎来新的繁荣。
综上所述,《校毕归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薛季宣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敬意,同时也蕴含了他对知识探索的渴望、对学术进步的期待以及对个人成长的反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学者在学术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和对知识的无限热爱。
昔人蚁动疑斗牛,我家奔鼠如马群。
穿床撼席不得寐,齧噬编简连帨帉。
主人瓶粟常挂壁,每饭不肉如广文。
谁令作意肆奸孽,似怨釜鬵无馀荤。
君家得猫自拯溺,恩育几岁忘其勤。
屋头但怪鼠迹绝,不知下有飞将军。
他时生囝愿聘取,青海龙种岂足云。
归来堂上看俘馘,买鱼贯柳酬策勋。
凤不出丹穴,姬孔叹且思。
忽来乃为时,不计身安危。
采色炫世眼,鸣声漏天机。
高梧寄孤巢,俯仰反自悲。
矧复鴳雀俦,妒喘如筒吹。
我知盛名下,忧惙甚井眉。
宠辱更事耳,何异秦晋饥。
生身等世间,宁免相贷资。
公乎岂人谋,天特相兹时。
奈何不自量,径欲力撼之。
如我实助喜,良是昔所期。
蜀笺冰不如,忽枉洒兰辞。
三复重太息,无术可肉飞。
要看笔如椽,涂改生民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