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梦周公不我欺,咿嘤无若大音希。
诗人伎子知谁在,一枕邻鸡曙已晖。
通梦周公不我欺,咿嘤无若大音希。
诗人伎子知谁在,一枕邻鸡曙已晖。
这首诗《记梦》由宋代诗人薛季宣所作,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感慨。
首句“通梦周公不我欺”,借用周公这一历史人物,表达诗人渴望与理想中的圣贤沟通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逃避。周公作为古代圣贤的代表,象征着智慧与理想的实现,诗人似乎在梦中找到了与之交流的机会,但又觉并非真实可触,流露出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
次句“咿嘤无若大音希”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矛盾。诗人以“大音希声”的哲学思想为喻,感叹真正的伟大与深邃往往难以言表,如同梦中的声音虽动听却难以捕捉。这里不仅指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也表达了对深刻真理追求的无奈与遗憾。
接下来的“诗人伎子知谁在”,将话题转向了诗人自身与那些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们。这句话似乎在询问,在这纷扰的世界里,真正能够理解并共鸣于自己内心深处情感与追求的人究竟在哪里?这不仅是对同道者的渴望,也是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最后,“一枕邻鸡曙已晖”描绘了一幅清晨景象,诗人仿佛在梦醒之后,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新的一天已经到来。这句话既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也是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在梦与现实的交替中,诗人或许找到了某种启示,或是对自我存在意义的重新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梦境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个人情感、哲学思考与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自我与外界关系的深刻洞察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