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涉春缘正月六,衲僧拾得聚头看。
大家宜著音容想,一笑风吹牙齿寒。
欲问死生口门窄,更分僧俗眼皮宽。
湘山雪尽千岩晓,赠以之中墨未乾。
不涉春缘正月六,衲僧拾得聚头看。
大家宜著音容想,一笑风吹牙齿寒。
欲问死生口门窄,更分僧俗眼皮宽。
湘山雪尽千岩晓,赠以之中墨未乾。
这首诗描绘了在正月六日,僧人们聚集一起欣赏一幅作品的情景。他们通过作品中的音容笑貌,仿佛能感受到对方的欢笑,但又因笑声寒冷,似乎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味。诗人借由这幅作品探讨了生死、僧俗之间的界限,以及自然界的美好景象。湘山雪尽,千岩晓色,画面生动,仿佛墨迹未干,新鲜如初。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展现了宋代禅宗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之美。
黄鹤山樵已仙去,风采惟留画中趣。
几回把玩欲招呼,海阔天高不知处。
但见一亭临大河,远峰对面如青螺。
孤洲水花晚色净,疏林落叶秋声多。
少年我忆游江汉,好山最喜推篷看。
迩来寄足尘海中,梦魂长到黄芦岸。
考功家近七闽山,雅怀亦似水云閒。
题诗不尽莼鲈兴,何日相期解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