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天花散鹤群,瑶台十二迥难分。
光摇火树甘泉月,焰吐金莲太液云。
殿上攀龙文苑客,坛前飞骑羽林军。
知君此夕高堂梦,一赋晨看帝座闻。
缥缈天花散鹤群,瑶台十二迥难分。
光摇火树甘泉月,焰吐金莲太液云。
殿上攀龙文苑客,坛前飞骑羽林军。
知君此夕高堂梦,一赋晨看帝座闻。
这首诗描绘了上元节雪后,诗人拜访宋忠父,却未能相遇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的繁华与庄严。
首联“缥缈天花散鹤群,瑶台十二迥难分”,以“缥缈”形容雪花轻盈飘逸,如同仙鹤在空中飞翔,瑶台十二暗示宫殿众多,难以分辨,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
颔联“光摇火树甘泉月,焰吐金莲太液云”,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火树指的是装饰着灯火的树木,甘泉月则象征着清冷而明亮的月亮,金莲太液云则是指太液池中燃烧的莲花灯,其火焰映照在云层之上,形成一幅壮观的夜景图。
颈联“殿上攀龙文苑客,坛前飞骑羽林军”,转而描写宫廷内部的活动。殿上攀龙,比喻文人墨客才华横溢,坛前飞骑,则描绘了守卫宫廷的士兵英姿飒爽的形象,体现了宫廷的秩序与威严。
尾联“知君此夕高堂梦,一赋晨看帝座闻”,表达了诗人对宋忠父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象宋忠父在高堂之上可能正沉浸在梦境之中,期待他能创作出佳作,在次日早晨被皇帝听到,寓意着对宋忠父才华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上元节雪后的宫廷生活,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艺术的热爱。
吴门有奇士,二弟偕好修。
鞍马照红颜,往来长者游。
带剑何良绮,垂缨亦绸缪。
岂不揽豪贤,我志非所求。
驾言旋北郭,灌园依一丘。
白云荡虚壑,馀映翻寒流。
置酒临高台,邈焉怀其俦。
鸿鹄既云举,千里常悠悠。
清风动帷幕,皎月光沉浮。
读书见古人,鸣琴调逾幽。
无取广川观,昔在汉阴叟。
天子御飞轩,龙蠖时乃瘳。
回首望中原,壮心未可收。
淮扬罹水灾,流波常浩浩。
龙舰偶经过,一望类洲岛。
田亩尽沉沦,舍庐半倾倒。
㷀㷀赤子民,栖栖卧深潦。
对之心惕然,无策施襁褓。
夹岸罗黔黎,跽陈进耆老。?诹不厌频,利弊细探讨。
饥寒或有由,良惭奉苍颢。
古人念一夫,何况睹枯槁。
凛凛夜不寐,忧勤惄如捣。
亟图浚治功,拯济须及早。
会当复故业,咸令乐怀保。
先圣有庭训,所闻在诗礼。
虽然国与家,为学无二理。
昨者来江东,相距三千里。
迢遥蓟北云,念之不能已。
凌晨发邮筒,开缄字满纸。
语语皆天真,读书毕四子。
龆年识进修,兹意良足喜。
还宜日就将,无令有间止。
大禹惜寸阴,今当重分晷。
披卷慕古人,即事探奥旨。
久久悦汝心,自得刍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