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其四》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其四》全文
明 / 倪元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共晓承明贵,汉臣殊异同。

汲生求入幕,严子乞开笼。

谒者竟淮海,会稽俄侍中。

由来英主意,不肯示通融。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的《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中的第四首。诗中通过对比汉代的汲黯和严遵,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无奈。

首句“共晓承明贵”,意为共同知晓在朝廷中的显赫地位,暗含了对自身官位的自豪与期待。接着,“汉臣殊异同”则转折,指出即使是汉朝的臣子,也存在着不同的命运与境遇,暗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反思。

“汲生求入幕,严子乞开笼”两句,分别引用了汲黯请求进入幕府和严遵请求放飞笼鸟的典故,以这两个历史人物的行动来比喻自己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或自由的愿望。汲黯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曾多次请求进入幕府参与决策;严遵则是东汉时期的隐士,曾请求放飞自己的笼鸟,象征着追求自由的心愿。

“谒者竟淮海,会稽俄侍中”两句,进一步描述了汲黯和严遵最终的命运。汲黯虽然多次请求,但并未如愿以偿,最终只是被派往淮海地区;而严遵则是在请求放飞笼鸟后,实现了内心的自由。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未能实现愿望的遗憾与不甘。

最后,“由来英主意,不肯示通融”两句,直抒胸臆,指出自古以来,英明的君主往往不会轻易地给予臣下通融或宽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深刻理解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与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洞察,情感真挚,寓意深远。

作者介绍
倪元璐

倪元璐
朝代:明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书、画俱工。倪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书风奇伟,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师,元璐自缢殉节,卒年五十二。弘光时,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清廷赐谥文贞
猜你喜欢

小山丛桂

暗绿团团树,浮苍浅浅山。

不须吟些些,幽韵已班班。

(0)

春日海寺漫题

社前无雨燕归迟,春暖棉花尽日吹。

大野草深鸣桔槔,梵宫云静锁葳蕤。

癯僧解事谈天下,故友来书泣路歧。

孤隐欲寻衡麓远,十年犹有谪人知。

(0)

题曾见卓时思亭

自幸知韦布,相期到庙堂。

一朝天夺鉴,千古地埋光。

春雨松凝郁,秋风草萎黄。

德公三酹罢,顷刻九回肠。

(0)

高德成访予义宁留久之告归赋两长韵·其二

足轻横桂易潇湘,背负唐瓢李贺臧。

何者江山非痛快,孰云杖屦是乾忙。

马迁南历靡遗记,陆贾北归元俭装。

徒折梅花寄消息,家人眉岂不空黄。

(0)

上饶方君小倅官而不婚宦居偏户间静无官宦之事舍后梯城而上即棚为亭尽得溪山之胜名之曰快哉为作四小诗以快哉此风为韵·其二

掾曹官事了,载取曲生来。

得酒且欢喜,俗氛安在哉。

(0)

挽张南轩先生八首·其六

平生中兴念,渴饮而饥食。

落落不可合,令人气填臆。

归来牧桂州,才人用转窄。

抚摩日多暇,整整戎事饬。

偏伍联浮游,坐作亲部勒。

异时了剧寇,乃此诸校力。

论兵较利钝,夫岂谓深识。

牛刀何施宜,功乃在鸡肋。

谁知我公心,抆泪三叹息。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