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有奇士,二弟偕好修。
鞍马照红颜,往来长者游。
带剑何良绮,垂缨亦绸缪。
岂不揽豪贤,我志非所求。
驾言旋北郭,灌园依一丘。
白云荡虚壑,馀映翻寒流。
置酒临高台,邈焉怀其俦。
鸿鹄既云举,千里常悠悠。
清风动帷幕,皎月光沉浮。
读书见古人,鸣琴调逾幽。
无取广川观,昔在汉阴叟。
天子御飞轩,龙蠖时乃瘳。
回首望中原,壮心未可收。
吴门有奇士,二弟偕好修。
鞍马照红颜,往来长者游。
带剑何良绮,垂缨亦绸缪。
岂不揽豪贤,我志非所求。
驾言旋北郭,灌园依一丘。
白云荡虚壑,馀映翻寒流。
置酒临高台,邈焉怀其俦。
鸿鹄既云举,千里常悠悠。
清风动帷幕,皎月光沉浮。
读书见古人,鸣琴调逾幽。
无取广川观,昔在汉阴叟。
天子御飞轩,龙蠖时乃瘳。
回首望中原,壮心未可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对自然与古人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句“吴门有奇士”,点出主人公的身份和所在之地,暗示其与众不同。接着描述这位奇士与其两位兄弟一同追求高尚品德,骑着骏马,与德高望重之人交往,显示了他们的志趣高雅。
“带剑何良绮,垂缨亦绸缪”两句,通过描绘剑与冠带的精美,进一步展现主人公的不凡气质。然而,“岂不揽豪贤,我志非所求”,表明他虽有才华,却无意于世俗的权势与名利,他的志向在于内心世界的追求。
“驾言旋北郭,灌园依一丘”两句,描绘主人公离开繁华都市,回到北郊,过起了田园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白云荡虚壑,馀映翻寒流”两句,以生动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置酒临高台,邈焉怀其俦”两句,写主人公在高台上设宴,怀念志同道合的朋友,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音的渴望。
“鸿鹄既云举,千里常悠悠”两句,以鸿鹄飞翔的形象,象征主人公的理想与追求,尽管路途遥远,但他的心志坚定不移。
“清风动帷幕,皎月光沉浮”两句,通过描绘清风与明月,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读书见古人,鸣琴调逾幽”两句,表现了主人公通过阅读古书和弹奏古琴来寻求心灵的慰藉,追求精神上的高雅与宁静。
最后,“无取广川观,昔在汉阴叟”两句,借用了古代典故,表达了主人公不慕荣华,不求声名的淡泊态度,与古代隐士汉阴叟的精神相呼应。
“天子御飞轩,龙蠖时乃瘳”两句,虽然提到了天子与宫廷,但并未让主人公陷入世俗的权力斗争中,而是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回首望中原,壮心未可收”两句,表达了主人公虽身处隐逸之中,但心中仍怀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与期待,展现了他深沉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与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
始贺火流西,还嗟斗斜闰。
余暑犹强颜,新凉颇难进。
燥刚渴欲坼,焦卷秃如烬。
炎官扶日毂,辉赫不停运。
登临有高台,勇往得三俊。
仍将王郎子,飞步凌劫仞。
风从噫气来,云作坏山阵。
乡如垂头鱼,忽已蛰虫振。
空明晚逾清,更要孤月印。
书生乃易与,俛仰更喜愠。
凭阑天为高,举酒山欲近。
奇书铁钩锁,丽句锦窠晕。
兹游我辈独,难挽软红轫。
君看笼中鸟,宁识咸池韵。
迟日温风护海棠,十分颜色醉春妆。
天公已许晴教好,说与鸣鸠一任忙。
报事碧鸡坊里来,今年花少似前回。
笙簧冷落遨头病,不著梁州打不开。
白龙青峡紫烟炉,山北山南只半涂。
说与同来绿玉杖,他年终补卧游图。
梅坞桃蹊斫竹初,三旬高卧信音疏。
春虽与病无交涉,雨莫将花便破除。
祗合蘧蘧随梦去,何须咄咄向空书。
颇闻蜀锦犹相待,去岁今朝已雪如。
结庐占城市,初岂卜云吉。
谒医并治庖,二事便衰疾。
乘除徐自笑,翻觉此计失。
经年不见山,无异处暗室。
平生痼烟霞,岁晚成俗物。
安得百尺楼,屋上高突兀。
列岫拥青来,爽气助占毕。
尝试与匠谋,工费蜡毛出。
俸余强弩末,家事空囊涩。
经营十年余,高兴竟萧瑟。
人生不如意,十事常六七。
身今况迟暮,长算屈短日。
纵成此段奇,发白何由漆。
且学商山翁,弯跧蛰霜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