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踏莎行.冬夜听歌》
《踏莎行.冬夜听歌》全文
清 / 顾太清   形式: 词  词牌: 踏莎行

镂月裁云,移宫换羽。歌喉怕惹娇莺妒。

浅斟不问夜何其,三星早已当门户。

彩袖高扬,柘枝低舞。檀槽慢捻冰弦柱。

曲终明月送人归,小庭深院霏寒雾。

(0)
鉴赏

这首《踏莎行·冬夜听歌》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描绘了一幅冬夜听歌的细腻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音乐之美与冬夜之静谧。

“镂月裁云,移宫换羽”,开篇即以“镂月”、“裁云”之喻,形象地描绘了音乐的美妙与高雅,仿佛将月光雕刻成云朵,又如同在空中变换音阶,展现出音乐的灵动与变化。“歌喉怕惹娇莺妒”,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歌者的歌声比作能令娇莺嫉妒的美妙之音,进一步强调了歌声的动人之处。

“浅斟不问夜何其,三星早已当门户”,这里运用了时间的隐喻,通过“浅斟”(轻饮)的动作,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三星”(指参宿三星)已经出现在天空,象征着夜晚的深入,同时也暗示了聆听者沉浸在音乐中的状态,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彩袖高扬,柘枝低舞”,描绘了舞者在音乐的引领下翩翩起舞的场景,色彩鲜明,动作各异,展现了舞蹈与音乐的和谐统一,以及冬夜中的一抹生机与活力。

“檀槽慢捻冰弦柱”,“檀槽”和“冰弦柱”分别指的是琴的木制部分和琴弦,这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演奏者在琴前的专注与技艺,以及音乐的温润与寒冷交织的意境。

“曲终明月送人归,小庭深院霏寒雾”,最后两句以“曲终”收束,寓意音乐的结束,但余音绕梁,仿佛明月也来为听者送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同时,“小庭深院霏寒雾”则以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了冬夜的寂静与寒冷,与之前的热闹形成对比,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了冬夜听歌的独特魅力,既展现了音乐艺术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顾太清

顾太清
朝代:清   字:梅仙   籍贯:满洲镶蓝旗   生辰:1799-1876

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顾太清)”之语。顾太清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猜你喜欢

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

五日酺才毕,千年乐未央。

复承天所赐,终宴国之阳。

地胜春逾好,恩深乐更张。

落花飞广座,垂柳拂行觞。

庶尹陪三史,诸侯具万方。

酒酣同抃跃,歌舞咏时康。

(0)

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

绝景西溪寺,连延近郭山。

高深清扃外,行止翠微间。

江澈烟尘静,川源草树闲。

中丞健步到,柱史捷书还。

一战清戎越,三吴变险艰。

功名麟阁上,得咏入秦关。

(0)

寻桃花岭潘三姑台

桃花岭上觉天低,人上青山马隔溪。

行到三姑学仙处,还有刘阮二郎迷。

(0)

山中寄时校书

蓬莱紫气温如玉,唯予知尔阳春曲。

别来几日芳荪绿,百花酒满不见君,青山一望心断续。

(0)

赠汉阳隐者

当年不出世,知子餐霞人。

乐道复安土,遗荣长隐身。

蘅茅古林曲,粳稻清江滨。

桂棹为渔暇,荷衣禦暑新。

款颜行在役,幽兴惜今晨。

分手天涯去,再来芳杜春。

(0)

送李九归河北

文武资人望,谋猷简圣情。

南州初卧鼓,东土复维城。

寄重分符去,威仍出阃行。

斗牛移八座,日月送双旌。

别恋瞻天起,仁风应物生。

伫闻收组练,锵玉会承明。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