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月裁云,移宫换羽。歌喉怕惹娇莺妒。
浅斟不问夜何其,三星早已当门户。
彩袖高扬,柘枝低舞。檀槽慢捻冰弦柱。
曲终明月送人归,小庭深院霏寒雾。
镂月裁云,移宫换羽。歌喉怕惹娇莺妒。
浅斟不问夜何其,三星早已当门户。
彩袖高扬,柘枝低舞。檀槽慢捻冰弦柱。
曲终明月送人归,小庭深院霏寒雾。
这首《踏莎行·冬夜听歌》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描绘了一幅冬夜听歌的细腻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音乐之美与冬夜之静谧。
“镂月裁云,移宫换羽”,开篇即以“镂月”、“裁云”之喻,形象地描绘了音乐的美妙与高雅,仿佛将月光雕刻成云朵,又如同在空中变换音阶,展现出音乐的灵动与变化。“歌喉怕惹娇莺妒”,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歌者的歌声比作能令娇莺嫉妒的美妙之音,进一步强调了歌声的动人之处。
“浅斟不问夜何其,三星早已当门户”,这里运用了时间的隐喻,通过“浅斟”(轻饮)的动作,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三星”(指参宿三星)已经出现在天空,象征着夜晚的深入,同时也暗示了聆听者沉浸在音乐中的状态,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彩袖高扬,柘枝低舞”,描绘了舞者在音乐的引领下翩翩起舞的场景,色彩鲜明,动作各异,展现了舞蹈与音乐的和谐统一,以及冬夜中的一抹生机与活力。
“檀槽慢捻冰弦柱”,“檀槽”和“冰弦柱”分别指的是琴的木制部分和琴弦,这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演奏者在琴前的专注与技艺,以及音乐的温润与寒冷交织的意境。
“曲终明月送人归,小庭深院霏寒雾”,最后两句以“曲终”收束,寓意音乐的结束,但余音绕梁,仿佛明月也来为听者送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同时,“小庭深院霏寒雾”则以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了冬夜的寂静与寒冷,与之前的热闹形成对比,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了冬夜听歌的独特魅力,既展现了音乐艺术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五日酺才毕,千年乐未央。
复承天所赐,终宴国之阳。
地胜春逾好,恩深乐更张。
落花飞广座,垂柳拂行觞。
庶尹陪三史,诸侯具万方。
酒酣同抃跃,歌舞咏时康。
当年不出世,知子餐霞人。
乐道复安土,遗荣长隐身。
蘅茅古林曲,粳稻清江滨。
桂棹为渔暇,荷衣禦暑新。
款颜行在役,幽兴惜今晨。
分手天涯去,再来芳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