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桑舒牙叶渐青,新蚕可浴日晴明。
前年器用随手败,今冬衣着及春营。
倾囷计口卖馀粟,买箔还家待种生。
不惟箱篚供妇女,亦有锄镈资男耕。
空巷无人斗容冶,六亲相见争邀迎。
酒肴劝属坊市满,鼓笛繁乱倡优狞。
蚕丛在时已如此,古人虽没谁敢更。
异方不见古风俗,但向陌上闻吹笙。
枯桑舒牙叶渐青,新蚕可浴日晴明。
前年器用随手败,今冬衣着及春营。
倾囷计口卖馀粟,买箔还家待种生。
不惟箱篚供妇女,亦有锄镈资男耕。
空巷无人斗容冶,六亲相见争邀迎。
酒肴劝属坊市满,鼓笛繁乱倡优狞。
蚕丛在时已如此,古人虽没谁敢更。
异方不见古风俗,但向陌上闻吹笙。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乡村岁首时节蚕市的热闹景象。首句“枯桑舒牙叶渐青,新蚕可浴日晴明”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到来,桑叶新生,适合新蚕孵化。接下来的诗句“前年器用随手败,今冬衣着及春营”反映出农民们生活的勤勉,即使去年的农具破旧,也要提前准备今年的衣物。
诗人接着写到,“倾囷计口卖馀粟,买箔还家待种生”,描述了村民们在市场上出售多余的粮食,购买养蚕所需的箔纸,为新的一年做好准备。这里的“不惟箱篚供妇女,亦有锄镈资男耕”则强调了男女老少共同参与农事的场景,体现了家庭合作的和谐。
“空巷无人斗容冶,六亲相见争邀迎”描绘了市场上的喧闹和亲朋好友的热情相待,酒肴鼓笛声中,倡优表演增添节日气氛。诗人感慨,“蚕丛在时已如此,古人虽没谁敢更”,表达对传统风俗的尊重和怀念。
最后两句“异方不见古风俗,但向陌上闻吹笙”暗示了虽然身处异地,但仍然能感受到家乡蚕市的独特风情,通过陌上传来的笙歌,勾起了诗人对故乡习俗的深深记忆。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宋代乡村蚕市的民俗活动,展示了农耕社会的生活气息和人们对于丰收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