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山中草木灵,淮源潏潏绕山鸣。
谁人凿出浑河水,污却长波万丈清。
桐柏山中草木灵,淮源潏潏绕山鸣。
谁人凿出浑河水,污却长波万丈清。
这首诗描绘了桐柏山中的自然景象,充满了神秘和生机。"桐柏山中草木灵"一句,通过"灵"字,暗示了山中草木的非凡生命力,仿佛蕴含着某种灵秀之气。"淮源潏潏绕山鸣"则以流水声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淮河源头的潺潺水声,如同在山间回荡,增添了诗的动态感。
然而,诗的后两句转折,提出了一个疑问:"谁人凿出浑河水,污却长波万丈清?"诗人质疑是谁破坏了淮河的清澈,使之变得浑浊。这不仅是对环境污染的忧虑,也隐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环境被破坏的惋惜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自然为载体,借景抒怀,寓言深刻,体现了宋代理学家们常有的山水诗中寓理的特点。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
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
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
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
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
远怀伫应接,卑位徒劳安。
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
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