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形固天造,物景不自胜。
泉乎未遇人,石罅徒流迸。
宫相政多暇,行乐蹑岩磴。
发蒙涨为溪,幽致兹焉盛。
唐贤大历后,峭壁刻名姓。
我来一何暮,今秋始乘兴。
山势环有缺,山门壶引柄。
乍挹清泚姿,颇惬幽闲性。
味将春茗宜,光与晓岚暝。
架竹落僧厨,远声入清磬。
何当宿禅室,攲枕终夜听。
饮多病骨换,照久尘襟迥。
销尽谪居愁,无心治归艇。
物形固天造,物景不自胜。
泉乎未遇人,石罅徒流迸。
宫相政多暇,行乐蹑岩磴。
发蒙涨为溪,幽致兹焉盛。
唐贤大历后,峭壁刻名姓。
我来一何暮,今秋始乘兴。
山势环有缺,山门壶引柄。
乍挹清泚姿,颇惬幽闲性。
味将春茗宜,光与晓岚暝。
架竹落僧厨,远声入清磬。
何当宿禅室,攲枕终夜听。
饮多病骨换,照久尘襟迥。
销尽谪居愁,无心治归艇。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禹偁所作,名为《八绝诗·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描绘一种自然山水之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赞美。
"物形固天造,物景不自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认为万物皆由上天所创造,它们本身就充满了力量,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帮助。
"泉乎未遇人,石罅徒流迸。" 泉水在山间流淌,但它尚未与世间的喧嚣相遇,而是自在地从岩石的缝隙中奔泻而下。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深藏不露的自然景观,隐喻着诗人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宫相政多暇,行乐蹑岩磴。" 这里提到的“宫相”指的是朝廷中的高官,但他们的政治活动与诗人的山水之旅无关。诗人更倾向于在山间寻找乐趣,与自然亲近。
接下来的几句 "发蒙涨为溪,幽致兹焉盛。唐贤大历后,峭壁刻名姓。我来一何暮,今秋始乘兴。" 描述了泉水汇聚成溪流,山间景色旖旎多姿。在历史上,有人在险峻的岩壁上留下名字,而诗人此行正值秋季,开始体验这种隐逸之乐。
"山势环有缺,山门壶引柄。乍挹清泚姿,颇惬幽闲性。" 这些句子继续描绘了山的形态和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山的轮廓有着天然的缺口,山门像壶一样引导着流水,而这种清澈的泉水正符合诗人的幽静性情。
"味将春茗宜,光与晓岚暝。架竹落僧厨,远声入清磬。" 这里写到了适合春天品尝新茶的时节,以及早晨山岚间透射的阳光。同时还提到诗人在竹林中偶遇僧人的厨房,远处传来的声音也融入了清澈的磬石之音。
最后 "何当宿禅室,攲枕终夜听。饮多病骨换,照久尘襟迥。销尽谪居愁,无心治归艇。" 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在禅室中过夜,以便于静听山间的夜声。但由于饮酒过多而生病,诗人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充满尘俗之累。然而,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他终于抛弃了对居所的愁绪,也无心去整理归家的船只。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