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陪杖屦,此别情讵忘。
平生两知心,踪迹长相望。
兹游天相之,檐雨对夜床。
旅行得心朋,在客如家乡。
如何遽此去,泛彼天台航。
知君爱奇观,赤城有霞光。
傥逢五百尊,问我今行藏。
诗骨瘦未改,双鬓尘已苍。
半月陪杖屦,此别情讵忘。
平生两知心,踪迹长相望。
兹游天相之,檐雨对夜床。
旅行得心朋,在客如家乡。
如何遽此去,泛彼天台航。
知君爱奇观,赤城有霞光。
傥逢五百尊,问我今行藏。
诗骨瘦未改,双鬓尘已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对朋友的深情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人通过"半月陪杖屦,此别情讵忘"表达了与友人的别离之情难以忘怀,而"平生两知心,踪迹长相望"则透露出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彼此关注的深度。诗人在旅行中得到了内心的安慰,感受到了朋友般的陪伴,如同家乡一般温暖。
"兹游天相之,檐雨对夜床"描绘了一场夜宿旅途中的情景,而"旅行得心朋,在客如家乡"则表达了旅途中遇见知己的喜悦。然而诗人随即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遽此去,泛彼天台航",似乎是在询问自己为何要离开这美好的地方和友人。
接着,诗人提到了朋友对奇观的热爱,以及赤城之上的霞光。这一段落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朋友之情的眷恋。最后两句"傥逢五百尊,问我今行藏"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寻心灵寄托的情怀,而"诗骨瘦未改,双鬓尘已苍"则透露出诗人个性未变,但岁月却在他的头发上留下了痕迹。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对友情和自然美景的一种颂歌,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生命旅途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