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歼良将,南征失令图。
人心非去宋,天意乃强胡。
行殿秋烟冷,荒陵夜月孤。
徒衔精卫恨,沧海几时枯。
北伐歼良将,南征失令图。
人心非去宋,天意乃强胡。
行殿秋烟冷,荒陵夜月孤。
徒衔精卫恨,沧海几时枯。
这首诗名为《厓门吊古(其三)》,是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战争中人性的悲悯以及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首联“北伐歼良将,南征失令图”,开篇即以强烈的对比手法,描绘了古代战争中英雄的牺牲与战略的失误,暗含对战争残酷性的批判和对和平的向往。
颔联“人心非去宋,天意乃强胡”,进一步揭示了战争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指出人心并非导致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而是外敌的入侵。这一联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颈联“行殿秋烟冷,荒陵夜月孤”,通过描绘废弃宫殿的凄凉景象和荒芜陵墓的孤独月光,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寄托了诗人对逝去英雄的哀思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尾联“徒衔精卫恨,沧海几时枯”,以精卫填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无法改变历史悲剧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精卫填海虽为神话传说,但寓意深远,象征着人类面对自然或社会难题时的坚韧不拔与不懈努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国家、人性以及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江西绝顶插晴空,此地山名偶自同。
唤起西窗十年梦,一樽何处酹诗翁。
粤从太极生两仪,大明生东月生西。
煌煌两日照今古,一昼一夜分主之。
人具阴阳中造化,亦系日月之所舍。
在日为命月为身,所主各随其昼夜。
此数定不差毫毛,惜哉庸术其传讹。
谈命以日不及月,日本昱昼如夜何。
甘石不作今已矣,星学之精其能几。
掌中日月分旦昏,独有黄生精算尔。
黄生算到毫杪处,吉凶定如鼓应桴。
奇哉此术真神秘,世人不知反为异。
俗流何可轻与谈,吾有颍滨月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