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干戈草木稀,东南秋色近如丝。
朝来借得西风力,扶起幽岩三两枝。
廿载干戈草木稀,东南秋色近如丝。
朝来借得西风力,扶起幽岩三两枝。
这首诗描绘了历经战乱后的荒凉景象,以及秋天的萧瑟氛围。首句“廿载干戈草木稀”以“廿载”强调时间之长,“干戈”象征战争,而“草木稀”则形象地展示了战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草木凋零,一片荒芜。接着“东南秋色近如丝”一句,通过比喻将秋天的色彩比作细丝,既表现了秋天的临近,也暗示了景色的淡雅与凄清。
“朝来借得西风力,扶起幽岩三两枝”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借助早晨的西风之力,让原本在幽暗山岩中孤独生长的两三枝花得以展现生机。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坚韧不拔、逆境中求生的精神寓意。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历史变迁、自然景观和生命力量的深刻思考。
伯英草圣称绝伦,后来学者无其人。
白眉年少未弱冠,落纸纷纷运纤腕。
初闻之子十岁馀,当时时辈皆不如。
犹轻昔日墨池学,未许前贤团扇书。
艳彩芳姿相点缀,水映荷花风转蕙。
三春并向指下生,万象争分笔端势。
有时当暑如清秋,满堂风雨寒飕飕。
乍疑崩崖瀑水落,又见古木饥鼯愁。
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
忆昔谢安问献之,时人虽见那得知。
白衣曾拜汉尚书,今日恩光到敝庐。
再入龙楼称绮季,应缘狗监说相如。
中郎南镇权方重,内史高斋兴有馀。
遥想敬亭春欲暮,百花飞尽柳花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