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马秀才草书歌》
《马秀才草书歌》全文
唐 / 权德舆   形式: 古风

伯英草圣称绝伦,后来学者无其人。

白眉年少未弱冠,落纸纷纷运纤腕。

初闻之子十岁馀,当时时辈皆不如。

犹轻昔日墨池学,未许前贤团扇书。

艳彩芳姿相点缀,水映荷花风转蕙。

三春并向指下生,万象争分笔端势。

有时当暑如清秋,满堂风雨寒飕飕。

乍疑崩崖瀑水落,又见古木饥鼯愁。

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

忆昔谢安问献之,时人虽见那得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ùcáicǎoshū
táng / quán

bǎiyīngcǎoshèngchēngjuélúnhòuláixuézhěrén
báiméiniánshǎowèiruòguān

luòzhǐfēnfēnyùnxiānwàn
chūwénzhīshísuìdāngshíshíbèijiē

yóuqīngchíxuéwèiqiánxiántuánshànshū
yàncǎifāng姿xiāngdiǎnzhuì

shuǐyìnghuāfēngzhuǎnhuì
sānchūnbìngxiàngzhǐxiàshēngwànxiàngzhēngfēnduānshì

yǒushídāngshǔqīngqiūmǎntángfēnghánsōusōu
zhàbēngshuǐluò

yòujiànchóu
biànhuàzònghéngchūxīnyǎnkànqiānjīnguì

xièānwènxiànzhīshírénsuījiànzh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伯英的书法家,其技艺被誉为绝伦,后来的学者们无法与之相比。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伯英书法艺术的深刻鉴赏和崇敬之情。

"白眉年少未弱冠,落纸纷纷运纤腕"这两句诗描绘了伯英年轻时便展现出惊人的书法天赋,他轻盈的笔触仿佛能随心所欲地在纸上舞动。

"初闻之子十岁馀,当时时辈皆不如"表明即使是儿童时期,伯英的才华就已超越了同龄人。

"犹轻昔日墨池学,未许前贤团扇书"则透露出伯英对古代书法大家的尊重和学习态度,即便是他自己已经十分出色,但依旧虚心向往着那些古人的风范。

接下来的几句"艳彩芳姿相点缀,水映荷花风转蕙。三春并向指下生,万象争分笔端势"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书法中生动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变化,表达了伯英书法艺术之美妙与独到。

"有时当暑如清秋,满堂风雨寒飕飕。乍疑崩崖瀑水落,又见古木饥鼯愁"这些句子通过对季节和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于一方的艺术境界。

最后两句"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忆昔谢安问献之,时人虽见那得知"则强调了伯英书法的创新精神和无价之宝,以及他在当时被人们所敬仰,但真正理解其艺术深度的人却不多。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篇对书法艺术的高度赞美,也是对一位大师级人物技艺与品格的颂歌。

作者介绍
权德舆

权德舆
朝代:唐   字:载之   籍贯: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   生辰:759年-818年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猜你喜欢

送镜空上人游江南

去住如云鹤,飘然不可留。

何山逢后夏,一食在孤舟。

细雨莲塘晚,疏蝉橘岸秋。

应怀旧溪月,夜过石窗流。

(0)

白艾原客

原上桑柘瘦,再来还见贫。

沧州几年隐,白发一茎新。

败叶平空堑,残阳满近邻。

闲言说知己,半是学禅人。

(0)

春情多

白发镜中惭易老,青山江上几回春。

(0)

别李十一五绝·其五

闻君欲去潜销骨,一夜暗添新白头。

明朝别后应肠断,独棹破船归到州。

(0)

赠皇甫侍御赴都八首·其四

粤在古昔,分官厥初。刺邪矫枉,非贤勿居。

棱棱直指,烈烈方书。苍玉鸣佩,绣衣登车。

(0)

蜀中埽地和尚

水行仙,怕秦川。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