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鞭万里长,葱岭暮云黄。
闻说单于遁,明朝猎白狼。
挥鞭万里长,葱岭暮云黄。
闻说单于遁,明朝猎白狼。
这首《塞上曲》是明代诗人胡庭兰的作品,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边塞战场的壮阔景象和英勇豪迈的战士形象。
首句“挥鞭万里长”,以“挥鞭”这一动作开篇,生动地展现了战士们策马扬鞭,驰骋疆场的雄姿,同时“万里长”三个字则突出了征战的遥远与艰苦,营造出一种辽阔壮丽的意境。
次句“葱岭暮云黄”,运用色彩对比,将葱岭的苍翠与黄昏时分的云霞相映成趣,既渲染了边塞特有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战争的紧张氛围和时间的紧迫感。
第三句“闻说单于遁”,转而聚焦于敌方首领的行踪,通过“遁”字,形象地描绘了敌军的溃逃,同时也预示着战局的转折,为下文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最后一句“明朝猎白狼”,以“猎”字收尾,不仅寓意着对敌军的追击与消灭,还暗含着对未来的展望和胜利的期待。这里的“白狼”既是敌军的象征,也是胜利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和平的向往。
整体而言,《塞上曲》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成功地塑造了一幅边塞战场的壮丽画卷,展现了古代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传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心。
晚过力力溪,溪水清可掬。
皎月悬林端,修竹如新沐。
下马入番社,番众一何肃。
灯前试细认,尔雅殊被服。
咨访听语音,通晓更娴熟。
圣治开文明,光被及番族。
应知久渐摩,秀发此先卜。
拱手进番童,经书果能读。
忠信自有基,礼义须涵育。
劝勉且丁宁,披月前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