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觉寺避暑》
《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觉寺避暑》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绀宇迎凉日,方床御绤衣。

清谈停玉麈,雅曲弄金徽。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

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ōngpéièrtōngpànmiàojuéshǔ
sòng / méiyáochén

gànyíngliángfāngchuáng

qīngtántíngzhǔnòngjīnhuī

gāoshùqiūshēngzǎochánglángshǔwēi

shuòyǐnzhǔmíngwàngguī

注释
绀宇:深蓝色的屋宇。
凉日:凉爽的阳光。
方床:方形床铺。
绤衣:粗葛布衣。
清谈:清淡的交谈。
玉麈:玉柄拂尘,用于清谈时挥动。
雅曲:高雅的曲子。
金徽:泛指精美的乐器。
高树:高大的树木。
秋声:秋天的声音。
暑气:炎热的气息。
微:微弱。
河朔:黄河以北地区。
煮茗:煮茶。
忘归:忘记回家。
翻译
深蓝色的屋宇在凉风中迎接阳光,方形的床铺上铺着粗葛布衣裳。
清谈之中,玉麈拂动,优雅的音乐在金徽琴上流淌。
高高的树木早早传来秋意,长长的走廊里暑气已微弱。
无需去河朔之地畅饮,煮一壶好茶就让我忘了归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觉寺避暑》,描绘了夏日避暑时的闲适生活。首句“绀宇迎凉日”写出了寺庙中的深色屋宇在夏日里显得格外清凉,迎接初升的阳光。接着,“方床御绤衣”描述了诗人坐在朴素的床上,穿着轻薄的葛布衣服,享受着清爽的夏日气息。

“清谈停玉麈”描绘了朋友们在清凉环境中进行高雅的交谈,手中摇动着玉石麈尾,气氛宁静而惬意。“雅曲弄金徽”则转而写到悠扬的音乐响起,可能是丝竹之声,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高树秋声早”暗示了虽然仍是盛夏,但高树已提前带来秋意的低语,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转。“长廊暑气微”进一步强调了寺内环境的宜人,暑气已经变得微弱。

最后两句“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情境的深深沉浸,甚至忘记了世俗的宴饮,只是静静地品茗,享受这份难得的避暑时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夏日寺庙避暑的闲适与宁静,以及诗人对自然和人文和谐相处的向往。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寄家龙溪寺小阁初成

三年波浸白湖门,佛屋新分水北村。

窗可近书真窈窕,室才容榻颇深温。

妻孥共社同香火,鱼鼓催人作晓昏。

雪颔已疏怜我老,云踪无定与谁论。

(0)

秋雨连日

老鬓风吹急,愁云带雨飞。

白添平岸水,红掩傍幽扉。

力尽方谋食,天寒未授衣。

此身惭社燕,秋晚亦能归。

(0)

倚杖

雨脚收寒久,东风倚杖频。

浪翻双鹭起,船过小鹅嗔。

客饭长腰米,林居折角巾。

浇山一掬泪,回首故乡春。

(0)

题周掾西山亭

江静云恬眼界空,危亭高枕丽谯东。

风来雨后凭阑处,山在人间拄笏中。

春去平芜随处有,鸟啼斜日满林红。

伯仁空洞浑无物,容我清樽一笑同。

(0)

立春日闻捷

未献椒花颂,先颁凤历春。

亚钗双燕小,垂鬓綵幡匀。

兵已知胡远,欢应与岁新。

遥闻汉天子,喜色动中宸。

(0)

春晚绝句二首·其一

春来白水欲平田,未拆鞦韆已禁烟。

伤雨落花空着地,倚风轻絮解漫天。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