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石合肤寸,如膏入夜零。
正当春布泽,真是岳称灵。
清响爱溅滴,寒光想杳冥。
毡庐欹枕处,耐可彻宵听。
触石合肤寸,如膏入夜零。
正当春布泽,真是岳称灵。
清响爱溅滴,寒光想杳冥。
毡庐欹枕处,耐可彻宵听。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细雨绵绵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雨的触感、声音、光线以及它在草原上的作用一一展现。
首句“触石合肤寸,如膏入夜零”,形象地描绘了雨滴轻轻触碰岩石,仿佛油脂般缓缓落下,营造出一种柔和而湿润的氛围。接着,“正当春布泽,真是岳称灵”两句,点明了雨在春天的作用,滋润大地,赋予山岳灵性,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
“清响爱溅滴,寒光想杳冥”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声的清脆悦耳和雨中寒光的幽深神秘,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感受,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最后,“毡庐欹枕处,耐可彻宵听”表达了诗人对夜雨的喜爱与沉浸,即使在简陋的毡庐中,也能享受彻夜聆听雨声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夜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
别离一何久,迢递阻音形。
重上君子堂,相见眼终青。
君颜尚冰玉,我鬓已星星。
借问十载间,风波两蓬萍。
岭剑各万埯,心目多所经。
归来且强健,怳然真梦醒。
可怜万修竹,清音玉珑玲。
萧条媚寒日,约略环翠屏。
相携复一笑,芝兰有余馨。
孤云自舒卷,野鹤来青冥。
平生阅群彦,十八九凋零。
吾徒亦何愿,毕景依林坰。
种秫令可酿,储粟常满瓶。
琴书奉娱玩,足以陶性灵。
千载伐木篇,此意神所听。
往来亦奚惮,江浦堪扬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