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藉藉已声先,遥挹清扬意谓然。
果见新诗金掷地,始知馀子管窥天。
三书光范门前拜,一斗长安市上眠。
旧日猖狂俱已矣,输君衡鉴政高悬。
南来藉藉已声先,遥挹清扬意谓然。
果见新诗金掷地,始知馀子管窥天。
三书光范门前拜,一斗长安市上眠。
旧日猖狂俱已矣,输君衡鉴政高悬。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见李提学所和诗次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内心的感慨。
首句“南来藉藉已声先”,描写的是春风吹拂而来,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藉藉"形容声音连绵不断,"声先"则表明这是一种预兆或者先知的象征。
接着“遥挹清扬意谓然”,诗人远眺翠绿的山川,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与高洁之美。这里"清扬"指的是那种高远而又明朗的情怀,而"意谓然"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肯定和认同。
第三句“果见新诗金掷地”,是说到了实处,看到朋友李提学所作的新诗如同金子散落在地,显示出极高的文学成就。这里"金掷地"形容诗歌的价值非凡,如同黄金一般珍贵。
紧接着“始知馀子管窥天”,是说通过朋友的诗篇,诗人才真正理解到那些平庸之辈(馀子)所做的努力只是在窥视天空,尚未触及诗歌的真谛。"馀子"指的是那些才华平平的人,而"管窥天"则形容他们对于文学艺术的浅尝辄止。
以下两句“三书光范门前拜,一斗长安市上眠”,诗人表达了对李提学的崇敬之情。"三书光范"指的是《易》、《书》、《礼》这三部儒家经典,象征着文化和道德的光辉,而"门前拜"则是说诗人愿在这文化传承的门前致以最高的敬意。"一斗长安市上眠"则是表达了诗人即使在繁华都市中,也愿为追求文学艺术而放弃物质享受,宁愿用一斗米作为生活所需,在大街小巷间沉醉于诗歌的世界。
最后两句“旧日猖狂俱已矣,输君衡鉴政高悬”,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放纵不羁的生活已经告一段落,现在则是将心中所想与文学艺术交织在一起,以此为镜鉴来审视和提升自己的治国理念。"旧日猖狂"指的是过去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而"输君衡鉴政高悬"则是说诗人愿将这种从文学中汲取的智慧,用于国家的治理之道。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以及对友人李提学所作新诗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和敬仰,以及内心深处对于文化传承与个人的精神提升的渴望。
白首穷一经,此道何尝东。
陋质误识擢,珥笔宸庭枫。
胸中何所见,耿耿惟孤忠。
谪官乃自取,宠辱久矣同。
朅来旅江城,胜游幸从公。
款昵宴笑欢,顾忘身世穷。
十年倦游意,一笑回首空。
尚馀爱君心,梦绕明光宫。
夫子抱高趣,才气凛以雄。
挥毫写妙语,烨若五彩虹。
宁淹江海上,行簉鹓鹭中。
放怀且玉友,不用酟郫筒。
系缆繁昌口,清江夜渺然。
寒星随浪闪,孤月向人圆。
汉渚乘槎客,云川控鲤仙。
何须论往事,且泛碧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