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松生涧壑,矫矫抗丹霄。
根株蟠厚土,雨露沃其条。
苍翠太古色,超遥非一朝。
清风四时至,白鹤千岁巢。
如何燕雀群,喧啾乃见啁。
矧彼山椒卉,亦欲凌高标。
严冬霜雪降,气类各已销。
独此岁寒姿,青青终不凋。
长松生涧壑,矫矫抗丹霄。
根株蟠厚土,雨露沃其条。
苍翠太古色,超遥非一朝。
清风四时至,白鹤千岁巢。
如何燕雀群,喧啾乃见啁。
矧彼山椒卉,亦欲凌高标。
严冬霜雪降,气类各已销。
独此岁寒姿,青青终不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不同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多样性和生命力的顽强。
首句“长松生涧壑,矫矫抗丹霄”描绘了高山深谷间挺拔的松树,它们直指云霄,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生命力。接着,“根株蟠厚土,雨露沃其条”进一步描述了松树扎根于深厚的土壤之中,汲取雨水和露水的滋养,生长茁壮。这不仅表现了松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也寓意着生命在艰难环境中也能顽强生长。
“苍翠太古色,超遥非一朝”则赞美了松树那如同远古时期就存在的苍翠颜色,以及它超凡脱俗的姿态,并非一日之功所能成就,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永恒。
“清风四时至,白鹤千岁巢”描绘了四季更迭中,清风常伴,白鹤在此筑巢栖息的场景,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永恒的向往。
然而,诗中也出现了对比:“如何燕雀群,喧啾乃见啁”,与松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燕雀,它们虽然数量众多,却只能发出嘈杂的声音,无法像松树那样展现出高洁的品质。这种对比强调了不同生物之间生存方式的差异,以及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最后,“矧彼山椒卉,亦欲凌高标。严冬霜雪降,气类各已销。独此岁寒姿,青青终不凋”将话题转向山巅的花卉,它们也渴望达到高处,但在严冬霜雪的侵袭下,所有生命都已凋零,唯有松树依然保持青翠,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一段表达了对生命力顽强的颂扬,以及对在逆境中坚持自我、不被外界环境所动摇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生命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以及对高尚品质和生命力顽强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醒复醒、行吟泽畔,焉能忍此终古。
招魂过海枫林暝,招得魂归无处。朝又暮。
但依旧,禁街人静冬冬鼓。画船沈雨。
听欸乃渔歌,兴亡事远,咽咽未能句。君且住。
能歌吾不如汝。悠悠鼓枻而去。
沧洲揽结芳成艾,唤作张三李五。羌自苦。
更闲却,玉堂端帖多多许。无人自语。
把画扇鸾边,香罗雪底,题作午年午。
自崆峒麦熟,耕犊满、桔槔闲。
笑吾党清谈,长衣櫑具,更进贤冠。
仓皇庇公宇下,便秋风、江上不惊寒。
雪夜入三城易,槐阴护一家难。东山。零雨几时还。
领客竹林间。看满座空尊,轻裘缓带,绿鬓朱颜。
风流一笑余事,定碑金、无恙庾家完。
又赋南烹初食,明朝餐玉何山。
濯沧浪,歌窈窕,云日弄微霁。
屏倚曾空,鹤去几何岁。
尚留洞草芊青,岩花重碧,游泳处、露中风袂。
木兰舣。亭外冉冉斜阳,杯行尚联断。
独凭危阑,解渴漱寒水。
少须酒力还低,茶香不断,清与处、月明川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