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画法付诸孙,黎里今称通德门。
合璧遗缣犹郑重,碎金题句亦清敦。
不参凡艳铅华洗,略见高情松菊存。
试与君家谈旧事,杭州酒伴怅衣痕。
南楼画法付诸孙,黎里今称通德门。
合璧遗缣犹郑重,碎金题句亦清敦。
不参凡艳铅华洗,略见高情松菊存。
试与君家谈旧事,杭州酒伴怅衣痕。
这首诗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夏孙桐所作,是对吴江蒯铁厓娶钱文端孙女九英夫妇,并且他们夫妻皆擅长绘画这一事件的赞美。诗中充满了对这对夫妇艺术成就的敬仰和对他们的家庭背景的追溯。
首联“南楼画法付诸孙,黎里今称通德门”描绘了蒯铁厓将绘画技艺传给子孙,黎里这个地方如今以通德门为名,暗示着蒯家在绘画艺术上的传承和影响深远。
颔联“合璧遗缣犹郑重,碎金题句亦清敦”赞扬了蒯铁厓夫妇的作品被珍重地保存下来,他们的题字也显得格外清雅庄重,体现了他们在艺术上的严谨态度和高尚情操。
颈联“不参凡艳铅华洗,略见高情松菊存”进一步赞美了蒯铁厓夫妇的艺术风格,他们不追求世俗的华丽,而是通过洗练的手法展现高洁的情怀,如同松菊一般,坚韧而高雅。
尾联“试与君家谈旧事,杭州酒伴怅衣痕”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蒯铁厓家族分享过去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杭州酒友的怀念之情,暗示了蒯铁厓夫妇与杭州酒友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整首诗通过对蒯铁厓夫妇艺术成就和家庭背景的描述,展现了他们高尚的艺术追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及其家族的敬仰之情。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窜身来蜀地,同病得韦郎。
天下干戈满,江边岁月长。
别筵花欲暮,春日鬓俱苍。
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
雨声传两夜,寒事飒高秋。
挈带看朱绂,开箱睹黑裘。
世情只益睡,盗贼敢忘忧。
松菊新沾洗,茅齐慰远游。
移家避寇逐行舟,厌见南徐江水流。
吴越征徭非旧日,秣陵凋弊不宜秋。
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
只有同时骢马客,偏宜尺牍问穷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