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壑之间,草木之阳春。江湖之上,风烟之精神。
发须野雪,眉目秋津。
渊默入寒蟾之窟,圆明养老蚌之珍。
步步入尘,门门出身。
莫愁指端兮焦尾之曲,可意钩上兮赤稍之鳞。
岩壑之间,草木之阳春。江湖之上,风烟之精神。
发须野雪,眉目秋津。
渊默入寒蟾之窟,圆明养老蚌之珍。
步步入尘,门门出身。
莫愁指端兮焦尾之曲,可意钩上兮赤稍之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而宁静的山林景象,诗人以自然界的春天和风烟为背景,赞美禅师与化主的内在气质。"岩壑之间,草木之阳春"象征他们的超然与生机,"江湖之上,风烟之精神"则寓言他们如江海般的胸怀和淡泊的风度。接下来,通过"发须野雪,眉目秋津"的细致描绘,展现出禅师们内心的清冷与智慧。
"渊默入寒蟾之窟,圆明养老蚌之珍"进一步刻画了他们的内敛与深藏不露,如同寒月中的蛤蜊,蕴藏着珍贵的珍珠。"步步入尘,门门出身"暗示他们虽身处红尘,却能超脱世俗。最后两句"莫愁指端兮焦尾之曲,可意钩上兮赤稍之鳞"以音乐和钓鱼的意象,表达对禅师们超凡技艺和洞察力的赞美,寓意他们的生活虽简朴,但内心世界丰富且富有诗意。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禅师与化主修行境界的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理学禅宗融合的美学追求。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会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鸟有车载板,朝暮尝一至。
世传鵩似鴞,而此与鴞似。
唯能预人死,以此有名字。
疑即贾长沙,当时所遭值。
洛阳多少年,扰扰经世意。
粗闻方外语,便释形骸累。
吾衰久捐书,放浪无复事。
尚自不见我,安知汝为异。
怜汝好毛羽,言音亦清丽。
胡为太多知,不默而见忌。
楚人既憎汝,弹射将汝利。
且长随我游,吾不汝羹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