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在汉庭,台榭接天成。
彩凤翻箫曲,祥鳣入馆名。
歌钟芳月曙,林嶂碧云生。
乱水归潭净,高花映竹明。
退朝追宴乐,开閤醉簪缨。
长袖留嘉客,栖乌下禁城。
衣冠在汉庭,台榭接天成。
彩凤翻箫曲,祥鳣入馆名。
歌钟芳月曙,林嶂碧云生。
乱水归潭净,高花映竹明。
退朝追宴乐,开閤醉簪缨。
长袖留嘉客,栖乌下禁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盛世宴乐图,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衣冠在汉庭,台榭接天成。”开篇即勾勒出一派宏伟壮丽的宫廷景象,皇家威仪与建筑艺术的辉煌交融于一体,展示了一个繁荣稳固的朝代气象。
“彩凤翻箫曲,祥鳣入馆名。”接下来的两句更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彩凤与祥瑞之鸟的出现增添了一份祥和美好,似乎在诉说着宫廷中的音乐舞蹈与礼仪之盛。
“歌钟芳月曙,林嶂碧云生。”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赞叹和满足,这里的人们在清晨的钟声中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一切。
“乱水归潭净,高花映竹明。”这一部分则转向了静谧与清新的意境,潺潺溪流归于宁静之处,鲜花照耀在翠竹之间,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安逸感受。
“退朝追宴乐,开閤醉簪缨。”接下来的两句转向了宴席欢乐的情景,皇帝退朝后还要追寻宴会之乐,宫门敞开,酒宴中人醉意浓,簪缨散落,一派放纵享受的生活场景。
“长袖留嘉客,栖乌下禁城。”末尾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宾主尽欢的情境,主人以长袖挽留佳客,黑乌栖息于禁城之下,这里的禁城不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一处可以让人安心居住的安全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状态,以及诗人对于这种理想生活的向往。
上阳柳色唤春归,临渭桃花拂水飞。
总为朝廷巡幸去,顿教京洛少光辉。
昨从分陕山南口,驰道依依渐花柳。
入关正投寒食前,还京遂落清明后。
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便幕那能镂鸡子,行宫善巧帖毛毬。
渭桥南渡花如扑,麦陇青青断人目。
汉家行树直新丰,秦地骊山抱温谷。
香池春溜水初平,预欢浴日照京城。
今岁随宜过寒食,明年陪宴作清明。
旧宅人何在,空门客自过。
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
小洞生斜竹,重阶夹细莎。
殷勤望城市,云水暮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