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宅人何在,空门客自过。
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
小洞生斜竹,重阶夹细莎。
殷勤望城市,云水暮钟和。
旧宅人何在,空门客自过。
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
小洞生斜竹,重阶夹细莎。
殷勤望城市,云水暮钟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寺庙图景,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孤独生活的淡然自适。
"旧宅人何在,空门客自过。" 这两句设定了一种时间流逝、人事更迭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旧宅中无人的描写,表达了对于过去时光和人际往来的淡漠与留恋。
"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 泉水潺潺流向池塘,山色的倒影在楼宇中更显深远,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以及这种环境给人带来的心灵滋养。
"小洞生斜竹,重阶夹细莎。" 小溪边长满了斜倚的竹子,楼台之间杂草丛生,这些细节的刻画,使得整个寺庙显得更加古朴和静谧。
"殷勤望城市,云水暮钟和。" 诗人在这宁静的山中,对远方的城市充满了思念之情,伴随着晚霞与流水以及暮色中的钟声,这种氛围让人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邃的哲思。
澄江杳杳映千峰,坐夏岩房一望中。
昼讲疏钟清度越,夜吟残月冷垂空。
扫轩静避阶棱藓,销暑闲当竹罅风。
顾我相怀未能去,水边斜日照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