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鍊五石,上补天之缺。
如锢黄金液,万古无由裂。
尧舜首制度,巨防高巀嵲。
后世日破穿,通为万鼠穴。
譬彼果蓏虫,熟烂恣攻啮。
岂无良工手,一起为施设。
非若天之难,前辈有夔卨。
苟或不关心,女娲亦为拙。
女娲鍊五石,上补天之缺。
如锢黄金液,万古无由裂。
尧舜首制度,巨防高巀嵲。
后世日破穿,通为万鼠穴。
譬彼果蓏虫,熟烂恣攻啮。
岂无良工手,一起为施设。
非若天之难,前辈有夔卨。
苟或不关心,女娲亦为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的《杂兴三首(其一)》,主要通过叙述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寓言式地探讨社会秩序和个人责任。首句“女娲鍊五石,上补天之缺”描绘了女娲补天的壮举,象征着古代先贤试图维护社会秩序的宏大理想。接下来的“如锢黄金液,万古无由裂”比喻这种秩序的坚固,但随着时间推移,“后世日破穿,通为万鼠穴”,暗示了秩序被侵蚀,社会问题丛生。
诗人以“譬彼果蓏虫,熟烂恣攻啮”形象地比喻后人对秩序的破坏,如同果实被虫蛀,逐渐腐烂。他提出“岂无良工手,一起为施设”,意指社会秩序并非无法修复,只是需要有贤能之人去维护和实施。然而,“非若天之难,前辈有夔卨”强调了修复的不易,即使有像夔卨这样的能人,也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
最后两句“苟或不关心,女娲亦为拙”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失序的忧虑,如果人们都不关心,即使是神话中的女娲也无法挽救。整首诗寓言深刻,警示人们要珍视并积极参与社会的治理与建设。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渔翁舟泊东海边,樵夫家住西山里。
两人活计山水中,东西路隔万千里。
忽然一日来相逢,满头短发皆蓬松。
盘桓坐到日灼午,互相话说情何浓。
一云深山有大木,中有猛虎吃人肉。
不如平原采短薪,无虑无忧更无辱。
一云江水有巨鳞,滔天波浪惊刹人。
不如芦花水清浅,波涛不作无怨心。
吾今与汝要知止,凡事中间要谨始。
生意宜从稳处求,莫入高山与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