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点青松白,莺穿绿柳黄。
儿时工对偶,老去更文章。
诛意平生学,爰咨去路忙。
酒边招隐操,我更忆山堂。
鹭点青松白,莺穿绿柳黄。
儿时工对偶,老去更文章。
诛意平生学,爰咨去路忙。
酒边招隐操,我更忆山堂。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开篇“鹭点青松白,莺穿绿柳黄”两句,以生动的画面捕捉到了鸟儿在松树和柳条间穿梭的情景,色彩鲜明,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
“儿时工对偶,老去更文章”表达了诗人从小就擅长文学,对偶句有独到的造诣,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才华更加丰富和成熟。这两句也隐含着诗人对个人文艺生涯的自信和满足。
“诛意平生学,爰咨去路忙”则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似乎在说,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知识和智慧,但到了老年,却更多地思考如何选择正确的生活道路,这种忙碌不再是世俗的忙碌,而是精神层面的探索。
“酒边招隐操,我更忆山堂”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即使在饮酒作乐的时候,诗人的心中也会想起那宁静的山中草堂,这种生活状态是他内心深处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对个人文学才华的自信表达,以及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深沉思考,展现了一个文人在世俗与超脱之间寻找平衡的内心世界。
昔我迁龙川,不见平生人。
倾囊买破屋,风雨庇病身。
颀然一道士,野鹤堕鸡群。
飞鸣闾巷中,稍与季子亲。
刺口问生事,褰裳观运斤。
俯仰忽三年,愈久意愈真。
送我出重岭,长揖清江滨。
方营玉皇宫,栋宇期一新。
成功十年后,脱身走中原。
见公心自足,徒步非我勤。
我归客箕颍,昼日长掩关。
仆夫忽告我,门有万里宾。
问其所从来,笑指南天云。
心知故人到,惊喜不食言。
我老益不堪,惟有二顷田。
年年种麦禾,仅能免饥寒。
君来亦何为,助我耕且耘。
嗟古或有是,今世非所闻。
涨江吹八阵,江落阵如故。
我来苦寒后,平沙如匹素。
乘高望遗迹,磊磊六十四。
遥指如布棋,就视不知处。
世称诸葛公,用众有法度。
区区落褒斜,军旅无阔步。
中原竟不到,置阵狭无所。
茫茫平沙中,积石排队伍。
独使后世人,知我非莽卤。
奈何长蛇形,千古竟不悟。
惟馀桓元子,久视不能去。
世人何局促,奔走鬓苍苍。
闻道馀杭守,独游何有乡。
禅心朝吐月,元气夜生光。
清静安罢瘵,宽仁服暴强。
声名高一世,风采见诸郎。
谒帝朱为绂,还家綵作裳。
经过留画舫,谈笑接清觞。
问讯颜依旧,峥嵘岁自长。
人生真几许,世味不堪尝。
归去闻诗罢,求余却老方。
不作清时言事官,海邦那复久盘桓。
早依莲社尘缘少,新就草堂归计安。
富贵暂时朝露过,江山故国水精寒。
宦游从此知多事,收取《楞伽》静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