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饷农过东菑,有客持画乞我诗。
人言戴嵩画牛世莫比,试观此图将无是。
是何形状意态俱,逼真写物如此几。
有神老牸安闲卧原野,小犊依依亦閒暇。
莫非春深耕耨馀,长暑应知桔槔罢。
我生自少闻吾松,人希服贾俱勤农。
十室五六养此畜,乘时力作多牛功。
儿孙世守若恒产,尔家我室还相通。
迩来年荒民缺食,况复徵科令行急。
卖牛与犊输官租,能有几家犹似昔。
还客此图起长吁,我有一语君莫嗤。
何当有术叱之下,给与农人负犁耙。
朝来饷农过东菑,有客持画乞我诗。
人言戴嵩画牛世莫比,试观此图将无是。
是何形状意态俱,逼真写物如此几。
有神老牸安闲卧原野,小犊依依亦閒暇。
莫非春深耕耨馀,长暑应知桔槔罢。
我生自少闻吾松,人希服贾俱勤农。
十室五六养此畜,乘时力作多牛功。
儿孙世守若恒产,尔家我室还相通。
迩来年荒民缺食,况复徵科令行急。
卖牛与犊输官租,能有几家犹似昔。
还客此图起长吁,我有一语君莫嗤。
何当有术叱之下,给与农人负犁耙。
这幅画描绘的是晨曦中农夫耕作的场景,一位客人手持画卷请求我题诗。画中的牛,无论是老牛安详地卧在广阔的田野上,还是小牛依偎在母牛身边显得悠闲,都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它们的神韵和生活状态。这幅作品在描绘动物形态和神情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画面上,一头老母牛稳重地卧在田野,小牛则紧紧跟随,表现出一种和谐与亲密的关系。或许是在春耕之后,夏日的酷热使得农事暂歇,桔槔(古代灌溉工具)也已停止使用。这样的画面让人联想到农耕生活的自然节奏与季节变换。
作者孙承恩生于明代,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他提到,自己从小便耳濡目染,深知农民的辛劳与勤劳。在农村,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几乎每五户人家中就有两户养牛,它们在合适的时候为农事提供力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牛不仅是家庭的财产,也是世代相传的产业,农人与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然而,近年来遭遇荒年,百姓缺粮,加之政府征税催促紧迫,许多农户不得不卖掉牛和小牛来缴纳赋税,这使得他们与往日的生活相比,情况大为不同。面对这幅画,客人不禁长叹,而孙承恩则提出一个设想:如果有一种方法能让这些牛重新回到农人的身边,帮助他们耕种,那该有多好。这不仅仅是对画作的感慨,更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反思与期盼。
帝制万邦,罔有弗宾。蛮夷戎狄,羁而勿臣。
威格三方,稽颡献珍。单于革心,愿交使人。
帝谋公卿,列侯庶校。咸曰彼心,暴戾阴狡。
既扰我疆,复利吾宝。无若励兵,袭其还道。
皇曰有众,予实念兹。战无必胜,矧其归师。
借曰大获,畴能尽之。益俾馀丑,毒吾朔陲。
乃愈其盟,北州以绥。在汉世宗,抗威北戎。
暴农算商,经用弗充。中土震骚,汉南始空。
降及后世,犹称厥功。于穆圣考,德无与偕。
匪勤于兵,北人遂来。逮是三纪,远俗以怀。
生民休息,呜呼仁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