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十》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十》全文
元 / 清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历遍乾坤没处寻,偶然得住此山林。

茅庵高插云霄碧,藓径斜过竹树深。

人为利名惊宠辱,我因禅寂老光阴。

苍松怪石无人识,犹更将心去觅心。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林中的生活与心境。首句“历遍乾坤没处寻”,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繁华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接着,“偶然得住此山林”则点明了诗人最终在山林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茅庵高插云霄碧,藓径斜过竹树深”两句,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山林的幽静与神秘。茅庵高耸入云,藓径蜿蜒于竹树之间,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

“人为利名惊宠辱,我因禅寂老光阴”对比了世俗与僧人的生活方式,诗人以自己的禅修生活,与世人追求功名利禄的忙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苍松怪石无人识,犹更将心去觅心”两句,以自然界的苍松怪石象征着不变的真理,而“将心去觅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深处的探索与追寻,揭示了诗人在山林中寻求精神解脱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清珙
朝代:元

(1272—1352)元僧。常熟人,字石屋。俗姓温。住当湖之福源。尝作偈云:“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后退居霅溪西之天湖,吟讽自适。有《石屋诗集》。
猜你喜欢

禅人写真求赞·其八十六

双目寒青,秋水冷冷。半颠衰白,春雪星星。

山雾霏霏文豹变,松月娟娟梦鹤醒。

妙应方圜兮了无外法,尘缘俯仰兮初不吾经。

(0)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五十三

三十六物一时空,空空空处自光通。

转侧末山不露顶,非男女相主人翁。

主人翁,借伴能来用莫穷。

百草头上俱胝老,尘尘刹刹是家风。

(0)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九

岭头功德眼,倦足等闲垂。

红炉一点雪,直下廓亡依。

(0)

偈颂七十八首·其四十三

碧琉璃色水澄清,紫磨金光身莹明。

洗净方知不受垢,释迦老子此时生。

(0)

送智首座还乡

颠毛垂雪堕清贫,卧久风林梦转身。

一境妙明还就父,六门虚应却来人。

凉秋月兔流魂莹,湛水云龙蜕骨陈。

家法儿孙须力振,此行未可腐宾宾。

(0)

针线贯通

峨峨青山著秋瘦,毛发凋减风骨旧。

白云乃子久相依,清风借力扶出岫。

人间雨足便归来,澹泞寒明同去就。

个中消息妙不传,白云无心青山寿。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