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信东南有此山,几回蜡屐只空还。
乾坤超出浮尘外,世界深藏粒粟间。
鹤不归来华表在,犀从飞去紫云閒。
扪萝直上凌霄塔,见说微垣手可攀。
谁信东南有此山,几回蜡屐只空还。
乾坤超出浮尘外,世界深藏粒粟间。
鹤不归来华表在,犀从飞去紫云閒。
扪萝直上凌霄塔,见说微垣手可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仲弓所作的《题金粟洞》,通过对金粟洞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奇观的惊叹和向往。首句“谁信东南有此山”以疑问开篇,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暗示了金粟洞隐藏在人迹罕至的东南之地,其独特性令人难以置信。
“几回蜡屐只空还”描绘了诗人多次探访却未能如愿的遗憾,蜡屐象征着他的足迹,空还则表达了每次期待落空后的失望。然而,这样的探寻更突显出金粟洞的神秘与诱人。
“乾坤超出浮尘外,世界深藏粒粟间”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容金粟洞仿佛超脱世俗的尘世之外,又深藏于微小的粒粟之间,寓言般地传达出洞天福地的非凡意境。
“鹤不归来华表在,犀从飞去紫云閒”进一步渲染洞内的仙气,借鹤不归和犀牛飞翔的神话元素,表达洞中岁月静好、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两句“扪萝直上凌霄塔,见说微垣手可攀”描绘了诗人决心攀登山峰,亲自探索金粟洞的壮志,以及对登顶后可能见到的壮丽景象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金粟洞描绘成一个超凡入圣、隐逸仙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众山合长堤,空水相映带。
平湖漾明镜,秋色照眉黛。
中流赤栏起,亭亭列车盖。
琉璃十万顷,倒浸画檐外。
凭虚望寥廓,心赏剧堪快。
菡萏馀汀洲,芙蓉匝滩濑。
蛟龙伏空洞,鹳鹤摩远塞。
鱼游迥自得,鸥行豁无碍。
美人期不至,岂乏沙棠载。
吾将返若耶,夷光久相待。
云朔南陲,全赵幕府,河山襟带名藩。
有朱楼缥缈,千雉回旋。
云度飞狐绝险,天围紫塞高寒。
吊兴亡遗迹,咫尺西陵,烟树苍然。
时移事改,极目伤心,不堪独倚危阑。
惟是年年飞燕,霜雪知还。
楼上四时长好,人生一世谁閒。
故人有酒,一尊高兴,不减东山。
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
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