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落尽意萧然,旧喜图书病亦捐。
宛转闲愁如蔓草,蹉跎春事到啼鹃。
萦空淑气游丝困,停午清阴碧树圆。
怪底叩门都不应,北窗无事正高眠。
林花落尽意萧然,旧喜图书病亦捐。
宛转闲愁如蔓草,蹉跎春事到啼鹃。
萦空淑气游丝困,停午清阴碧树圆。
怪底叩门都不应,北窗无事正高眠。
这首明代文徵明的《暮春二首(其二)》描绘了诗人暮春时节的心境。首句“林花落尽意萧然”,通过描绘林中花朵凋零的景象,传达出一种落寞、寂寥的情绪。诗人因书籍相伴而感到慰藉,即使疾病缠身,也能在阅读中找到乐趣,但这种乐趣如今似乎也随着春花的凋谢而消减。
接下来的“宛转闲愁如蔓草”运用比喻,将闲愁比作蔓延的野草,形象地表达了愁绪的绵长和难以摆脱。诗人感叹时光匆匆,“蹉跎春事到啼鹃”,春光易逝,杜鹃鸟的哀鸣声更增添了伤感气氛。
“萦空淑气游丝困,停午清阴碧树圆”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景象,温暖的微风与飘荡的游丝交织,午后的树荫则显得宁静而圆满。然而,这些美好的春景并未触动诗人的心,反而让他更加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最后两句“怪底叩门都不应,北窗无事正高眠”,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门外有人敲门,他却毫无反应,原来是因为他在北窗下无所事事,悠然入眠,不愿被打扰。整首诗以诗人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闲适之感。
三砚联翩买券成,绝胜玉杵聘云英。
拊摩无粟向肌起,涂抹有花从笔生。
韫椟每愁逢暴客,倾囊或笑费方兄。
古来事业由勤苦,不信磨穿道不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