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物一时空,空空空处自光通。
转侧末山不露顶,非男女相主人翁。
主人翁,借伴能来用莫穷。
百草头上俱胝老,尘尘刹刹是家风。
三十六物一时空,空空空处自光通。
转侧末山不露顶,非男女相主人翁。
主人翁,借伴能来用莫穷。
百草头上俱胝老,尘尘刹刹是家风。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正觉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禅意。首句"三十六物一时空",暗示世间万物皆为过眼云烟,无常易逝;"空空空处自光通"进一步强调了空性的本质,即在看似空无一物之处,实则蕴含着光明与通透。
"转侧末山不露顶"运用象征手法,末山可能指修行的障碍或迷惑,不露顶意味着超越了世俗的层面,达到了某种精神境界。"非男女相主人翁"则揭示了超越性别之见,真正的主人翁是内在的自我,不受外在束缚。
"主人翁,借伴能来用莫穷"强调主体意识的觉醒和灵活运用,即使借助外物,也要保持内心的广大无边。"百草头上俱胝老"借用佛教术语,表示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磨砺心性,如同老树皮上的厚茧,历经沧桑。
最后两句"尘尘刹刹是家风",尘尘刹刹形容世间的纷繁,这里喻示禅修者的内心清静,将世俗的喧嚣视作自家风范,体现了禅宗的超脱与淡然。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禅宗的象征和比喻,引导读者体悟到空性、超越与内心的宁静,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智慧与境界。
春力不夏胜,夏力不春淩。
荐夏于天后,与春遂同升。
馀此一日位,授受何绳绳。
得序悠然退,自奉反无凭。
所立将为嗣,责卸非其称。
相彼朱明质,宣严日以承。
遂使氤氲泽,转见解阜能。
成兹作讹职,而得东南朋。
长物者夏功,于春本无矜。
得人者春德,于夏亦无增。
平开任让局,不第水火乘。
时情怀知己,真如有待兴。
迈往虽冲赫,炎光不遽蒸。
竭代终何见,乍从永昼徵。
长羸效厥司,南薰日腾腾。
始信转候力,俄遣惊时膺。
错行视兹节,感变获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