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紧灵犀怯镇帷,晓来白尽远山眉。
石蹲错认盐形虎,地煖应知穴处狸。
色混江梅无眼目,润添陇麦有膏脂。
朱门酒肉嗟遗臭,蓝缕樵夫不掩肌。
风紧灵犀怯镇帷,晓来白尽远山眉。
石蹲错认盐形虎,地煖应知穴处狸。
色混江梅无眼目,润添陇麦有膏脂。
朱门酒肉嗟遗臭,蓝缕樵夫不掩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虞俦的《赋雪(其一)》,通过对风雪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的对比。首句“风紧灵犀怯镇帷”形象地写出了风力强劲,连犀角般的敏感心灵都感到不安,暗示了雪前的寒意。次句“晓来白尽远山眉”以远山的轮廓被雪覆盖比喻为黛色眉头被染白,富有画面感。
中间两联“石蹲错认盐形虎,地煖应知穴处狸”运用拟人手法,将雪后的景物赋予生动性,石头上积雪如虎形,地暖处可能隐藏着野狸,展现了冬季的生机与隐秘。接着,“色混江梅无眼目,润添陇麦有膏脂”描述了雪花与梅花相融,使得梅花难以辨识,而雪水滋润麦田,预示丰收的希望。
最后一句“朱门酒肉嗟遗臭,蓝缕樵夫不掩肌”则转向对社会的感慨,富贵人家的奢华与贫苦樵夫的清贫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贫富悬殊现象的批判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雪景,同时寓含深沉的社会关怀,体现了宋诗的意境之美和人文之思。
酿春点点梅绽,山亭一角,残梦红罗谱。
认醉墨盈笺,玉壶曾赋。
傍林小筑,餐霞旧隐,鹧鸪声里归来,半村烟雨。
惯笑摘、青黄荐芳醑。
秘文检校在手,隔叶芸香,涴衣微露。
东壁近、藜光深宵明处。
逝波愁竭,危烽惨照,画中晼晚楼台,可怜焦土。
漾寒绿、苕溪自终古。
向此休问,剩迹苔莎,未灰缃素。
换短劫、华鬘乱尘步。倚斜阳、谁见岸柳参差舞。
商调引、小阮哀弦诉。雁飞无轸孤云暮。
京华遍冠盖,憔悴斯人。
心力好付阳春,迷离一片,渺烟水、吴根残画同论。
斜阳小楼外,漫愁萦丝柳,望冷孤云。
堂前旧燕,劝归来、莫误黄昏。
居近宋廛庭宇,瓜果记当年,诗梦闲温。
重认蛾眉蝉鬓,花期月夜,红泪殷勤。
素纨半蚀,换宫声、待返秋魂。
但寒山无语,南枝自绕,特地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