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食愁无寐,推蓬问驿亭。
峰明斜抱月,河侧倒漂星。
日跃鸡先觉,钟残世渐醒。
独怜枫树色,倏忽换丹青。
旅食愁无寐,推蓬问驿亭。
峰明斜抱月,河侧倒漂星。
日跃鸡先觉,钟残世渐醒。
独怜枫树色,倏忽换丹青。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清晨在锡山驿站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旅人情怀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首句“旅食愁无寐”,诗人以“旅食”二字点明自己是行旅之人,因旅途劳顿和思乡之情而难以入眠,流露出深深的孤独与愁绪。接着,“推蓬问驿亭”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试图通过询问驿站来寻求一丝慰藉的情景,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
“峰明斜抱月,河侧倒漂星”两句,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视觉对比,将山峰与月亮、河流与星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山峰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拥抱着月亮;而河流则倒映着星星,星星似乎在河面上漂浮,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
“日跃鸡先觉,钟残世渐醒”两句,诗人通过鸡鸣与钟声的交替,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世界的逐渐苏醒。鸡鸣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而钟声则标志着旧时光的消逝,两者交织在一起,既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暗示了旅人对新生活的期待。
最后,“独怜枫树色,倏忽换丹青”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身边的枫树,枫叶在秋风中由绿转红,如同瞬间换上了丹青的颜色。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章甫不价越,澼洸或彊吴。
事以适时重,投暗恐类愚。
毛子抱高学,眇睨大小儒。
过阅几公卿,携文及吾庐。
我穷劣识字,三读起长吁。
妙处未遽了,君意无乃孤。
劝子俛从俗,青紫摘颔须。
他时不朽托,一一世楷模。
晋起不由德,亦坐崇清虚。
陵夷莫挽回,后世犹受污。
庾非适用才,夷甫真其徒。
楼以庾得名,而庾愎且迂。
面势瞰空阔,檐楹焕丹朱。
遐想如不及,效尤无乃愚。
风流与经济,本自珉玉殊。
空谭养虚誉,胎祸取炭涂。
峻约火燎原,典午辕下驹。
举扇障蜚尘,王叟宁厚诬。
徇名不既实,扁榜谁权舆。
得兴偕下僚,小节安足模。
捍患识黄楼,仰高题景疏。
于是复间然,吾言乃迂儒。
我方首儒冠,颇亦易此人。
尚友卑自汉,读书考先秦。
士或暗郑朴,识面蕲卜邻。
计疏志空勤,敝帚浪自珍。
口前齐东语,瞢欲润帝纶。
学如村社酝,百醨间一醇。
老檗媚衰红,饱阅姚魏春。
顾惭误题品,五字极清新。
君才允文武,行矣拱帝宸。
余年念桑榆,归去侪编民。
山路细萦蛇,攲危讶泛槎。
幽人肯假榻,倦客似还家。
柏径初轩豁,筠窗更静嘉。
饥肠如作苦,斋鼓恰停挝。
茶供含秋露,菘菹带早花。
香粳有炊玉,煮饼不摇牙。
好在经行处,还怜旧约差。
摩挲验蛇蚓,圆缺屡虾蟆。
境信人俱胜,心宁迹与遐。
农时多闵雨,意绪每如麻。
却话三生契,空嗟两鬓华。
蒲团坐双稳,良夜对篝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