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雨禾藁短,蚕火不时蕴。
斧屋以为薪,露栖蚊隐隐。
跽耘烈日傍,噆胫畏伏螾。
水深菱角断,斸芋苗亦尽。
抱锄健男子,萎黄秋叶殒。
朝采入城市,酒肉肆填坌。
人见朱门儿,弹丝挟红粉。
淫雨禾藁短,蚕火不时蕴。
斧屋以为薪,露栖蚊隐隐。
跽耘烈日傍,噆胫畏伏螾。
水深菱角断,斸芋苗亦尽。
抱锄健男子,萎黄秋叶殒。
朝采入城市,酒肉肆填坌。
人见朱门儿,弹丝挟红粉。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社会底层人民在秋季遭遇饥荒时的生活状况,充满了悲苦与辛酸。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在恶劣天气和生活困境中的挣扎。
首句“淫雨禾藁短”,开篇即点明了雨水过多导致庄稼生长不良的背景,暗示了接下来将要描述的饥荒景象。接着,“蚕火不时蕴”一句,暗喻了农民们无法及时收获和处理作物,进一步加剧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斧屋以为薪,露栖蚊隐隐”描绘了农民们为了生计不得不砍伐房屋作为柴火,夜晚只能露天而眠,忍受蚊虫的侵扰,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跽耘烈日傍,噆胫畏伏螾”则展示了农民们在酷热的夏日里辛苦耕作的情景,被蚊虫叮咬,甚至害怕地躲避地下的蛇虫,生活充满危险。
“水深菱角断,斸芋苗亦尽”描述了洪水泛滥导致菱角被冲走,芋头也被挖尽,农作物损失严重,粮食更加匮乏。
“抱锄健男子,萎黄秋叶殒”形象地描绘了强壮的农夫在秋天失去了活力,如同枯萎的秋叶,身体因饥饿而消瘦。
“朝采入城市,酒肉肆填坌”则揭示了城市中富人的奢华生活与农村贫困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最后,“人见朱门儿,弹丝挟红粉”通过描绘贵族子弟的享乐生活,进一步强化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平等的深刻反思。
昨喜山东雨,便因廑河南。
今朝即接奏,五寸已均沾。
此邦曩向隅,屯膏恩未覃。
察知乃亟救,宁听巧言詹。
帑漕曾不惜,赈济且怀惭。
治河纵去患,终赖麦秋占。
此雨实及时,庆慰舒眉尖。
圣狂在罔克,益励畏民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