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声乌鹊。院宇寒萧索。杨柳梢头秋过却。
无叶可供风落。可人犹有芙蕖。向人冷澹妆梳。
云外征鸿过尽,夕阳依旧平芜。
数声乌鹊。院宇寒萧索。杨柳梢头秋过却。
无叶可供风落。可人犹有芙蕖。向人冷澹妆梳。
云外征鸿过尽,夕阳依旧平芜。
这首《清平乐》是宋代词人俞国宝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秋日庭院的寂寥景象。开篇以“数声乌鹊”起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乌鹊的叫声似乎在诉说着季节的更迭。接着,“院宇寒萧索”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冷清,院落空旷,秋意浓厚。
“杨柳梢头秋过却”描绘了秋意渐消,杨柳虽已失去繁茂的叶子,但依然挺立枝头,暗示着时光的流转。接下来,“无叶可供风落”细致地刻画了秋风的轻拂,即使无叶可吹落,也仍能感受到那份秋风的萧瑟。
词人笔锋一转,转向了池塘中的芙蕖(荷花),虽然已是秋季,但仍有荷花保持着素雅的姿态,静静地开放。“可人犹有芙蕖”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和欣赏,即使在冷淡的季节,它依然展现出独特的美。最后,“向人冷澹妆梳”运用拟人手法,形容荷花的清淡妆饰,如同一位素颜女子在秋风中独自打理自己。
结尾两句“云外征鸿过尽,夕阳依旧平芜”,视野开阔,词人将视线投向远方,看到南飞的大雁已经消失在天际,而夕阳余晖洒在广阔的原野上,画面宁静而深远,给人留下无限遐想。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韵味和诗人的心境。
犬吠空山响,林深一径存。
隔云寻板屋,渡水到柴门。
日昼风烟静,花明草树繁。
乍疑秦世客,渐识楚人言。
不记逃乡里,居然长子孙。
种田烧险谷,汲井凿高原。
畦叶藏春雉,庭柯宿旅猿。
岭阴无瘴疠,地隙有兰荪。
内户均皮席,枯瓢沃野餐。
远心知自负,幽赏讵能论。
转步重崖合,瞻途落照昏。
他时愿携手,莫比武陵源。
身为百里长,家宠五诸侯。
含笑听猿狖,摇鞭望斗牛。
梅花堪比雪,芳草不知秋。
别后南风起,相思梦岭头。
秋风里许杏花开,杏树傍边醉客来。
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