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抱栖遁志,微尚期终谐。
一从罹世变,素志虞以乖。
疾风无安巢,行榛避虎豺。
幽居守隘巷,轮辙苔之埋。
日夕逐负薪,出入樵者偕。
归来刈林蔬,浊酒畅所怀。
莳菊岂在多,妍华亦盈阶。
旷览天宇中,独见秋气洼。
夙抱栖遁志,微尚期终谐。
一从罹世变,素志虞以乖。
疾风无安巢,行榛避虎豺。
幽居守隘巷,轮辙苔之埋。
日夕逐负薪,出入樵者偕。
归来刈林蔬,浊酒畅所怀。
莳菊岂在多,妍华亦盈阶。
旷览天宇中,独见秋气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彭孙贻在明末清初动荡时期,内心深处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通过“夙抱栖遁志”表达了诗人自幼便怀有的归隐山林的愿望,“微尚期终谐”则表明了他希望最终能够实现这一理想。
“一从罹世变,素志虞以乖”,描述了诗人因遭遇社会巨变,原本纯净的隐逸之心开始受到外界影响而偏离初衷。“疾风无安巢,行榛避虎豺”运用比喻,将动荡的社会比作狂风暴雨,使诗人不得不四处躲避危险,无法找到一个安全的栖身之所。
“幽居守隘巷,轮辙苔之埋”描绘了诗人选择在偏僻的小巷中居住,道路被青苔覆盖,象征着他的生活简朴且与世隔绝。“日夕逐负薪,出入樵者偕”则展现了诗人每日劳作的情景,与砍柴人一同出入,过着朴实无华的生活。
“归来刈林蔬,浊酒畅所怀”写出了诗人归家后,亲手种植蔬菜,饮用浊酒,以此来排遣心中的愁绪。“莳菊岂在多,妍华亦盈阶”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并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是因为其美丽的花朵充满庭院。“旷览天宇中,独见秋气洼”最后两句,诗人站在广阔的天空下,独自凝视着秋天的景象,内心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在动荡时代中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以及在艰难环境中保持自我本真与心灵自由的精神风貌。
酸呼复快吟,投者哭且怒。
我是好琴人,那知黄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