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灯摇雾。看鼓史、岑牟单绞,当筵箕踞。
苦竹哀丝争欲闹,静听八音之主。
让老革、凭陵今古。
紞地一声千籁响,掣红旗、突阵将军怒。
荷珠迸,碎如雨。有声讵比无声苦。
又垂手、画槌小歇,凝情无语。
忍俊不禁停又滚,隐隐春雷慢吐。
十三段、花攒锦聚。
打到五更心已碎,正疑愁、似梦无寻处。
方趁拍,猛然住。
月黑灯摇雾。看鼓史、岑牟单绞,当筵箕踞。
苦竹哀丝争欲闹,静听八音之主。
让老革、凭陵今古。
紞地一声千籁响,掣红旗、突阵将军怒。
荷珠迸,碎如雨。有声讵比无声苦。
又垂手、画槌小歇,凝情无语。
忍俊不禁停又滚,隐隐春雷慢吐。
十三段、花攒锦聚。
打到五更心已碎,正疑愁、似梦无寻处。
方趁拍,猛然住。
这首《贺新郎·春夜听鼓师挝鼓》描绘了春夜中鼓师击鼓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音乐与情感的交融。
首先,开篇“月黑灯摇雾”,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为整个画面定下了基调。接着,“看鼓史、岑牟单绞,当筵箕踞”描绘了鼓师在宴席上击鼓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鼓师的风采和自信的姿态。
“苦竹哀丝争欲闹,静听八音之主”则进一步渲染了音乐的氛围,将竹笛与丝弦的哀怨之声与鼓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和谐。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苦竹哀丝”的柔和与鼓声的强烈形成对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让老革、凭陵今古”一句,表达了鼓声穿越时空的力量,仿佛能跨越历史的长河,让人感受到古老与现代的融合。接下来,“紞地一声千籁响,掣红旗、突阵将军怒”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鼓声的震撼力,仿佛大地都在震动,红旗如同将军怒吼,气势磅礴。
“荷珠迸,碎如雨”则以比喻的方式,将鼓点比作飞溅的珍珠,形象地表现了鼓声的密集与节奏感。这一句与前文的“千籁响”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音乐的动态美。
“有声讵比无声苦”则表达了对音乐的赞美,认为有声的音乐比无声更具有感染力和情感表达力。接下来,“又垂手、画槌小歇,凝情无语”描绘了鼓师在短暂的休息后,再次全神贯注地击鼓,展现了其技艺的精湛和情感的投入。
“忍俊不禁停又滚,隐隐春雷慢吐”则通过比喻,将鼓声比作春雷,既表现了鼓声的威力,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增添了一层诗意。最后,“十三段、花攒锦聚”形容了鼓点的复杂多变,如同花朵簇拥、锦缎交织,展现了音乐的丰富性和层次感。
“打到五更心已碎,正疑愁、似梦无寻处”表达了听者被音乐深深打动,心灵受到触动,仿佛陷入梦境,难以自拔。这句不仅描绘了音乐的魅力,也反映了听者的情感体验。
“方趁拍,猛然住”则以简洁的语言收尾,暗示了音乐的结束,但留给听者的是深深的回味和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夜鼓声的魅力,以及它对人心灵的触动,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晨兴荷锄出,迤逦至东皋。
土旷力已疲,四野生蓬蒿。
俛首事耘耔,发短风萧骚。
引泉入畦径,为力胜桔槔。
百卉今具腓,灌滋宁惮劳。
日迟风惟和,众鸟相与嘈。
万物既有托,人生苦营忉。
蒋诩亦何人,千载声名高。
不用浮营累,所欢在浊醪。
偃息东轩下,琴书聊自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