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宿鸳鸯鸟,一雄兼一雌。
衔花相共食,刷羽每相随。
戏入烟霄里,宿归沙岸湄。
自怜生处乐,不夺凤皇池。
止宿鸳鸯鸟,一雄兼一雌。
衔花相共食,刷羽每相随。
戏入烟霄里,宿归沙岸湄。
自怜生处乐,不夺凤皇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通过对鸳鸯鸟行为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珍视与满足。开篇“止宿鸳鸯鸟,一雄兼一雌”,直接点出了主角——一对鸳鸯鸟,它们在水边安顿下来,显示出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态状态。
接着,“衔花相共食,刷羽每相随”,展示了这对鸟儿和谐共处的情景,它们一起觅食、整理羽毛,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对方。这不仅描写了鸟类的习性,也象征着夫妻或伴侣之间的和睦与关怀。
“戏入烟霄里,宿归沙岸湄”,则是对这对鸳鸯在水边生活的一种浪漫化描述,它们在轻薄的云雾中嬉戏,在沙岸上安歇。这里的“烟霄”和“沙岸湄”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美好的氛围。
最后,“自怜生处乐,不夺凤皇池”,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平凡但充满爱意生活的自在与满足。即使是在一般的水塘边,也不愿去改变这一切,哪怕是换到传说中的美丽宫殿——“凤皇池”中去。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知足常乐。
整首诗通过对鸳鸯鸟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流露出一种超脱物欲、享受简单生活之美的意境,是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状态的一种赞颂。
轻衣稳马槐阴路,渐近东来渐少尘。
耳闹久憎闻俗事,眼明初喜见闲人。
昔曾对作承华相,今复连为博望宾。
始信淡交宜久远,与君转老转相亲。
水南秋一半,风景未萧条。
皂盖回沙苑,蓝舆上洛桥。
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谣。
称意那劳问,请钱不早朝。
龙节对持真可爱,雁行相接更堪誇。
两川风景同三月,千里江山属一家。
鲁卫定知连气色,潘杨亦觉有光华。
应怜洛下分司伴,冷宴闲游老看花。
天宫高阁上何频,每上令人耳目新。
前日晚登缘看雪,今朝晴望为迎春。
林莺何处吟筝柱,墙柳谁家晒曲尘。
可惜三川虚作主,风光不属白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