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竹为园,借花藏屋,垒石成路。
绿水阑干,黄梅庭院,翠滴衫边雨。
蓬莱人物,峨眉兄弟,小觅池亭幽步。
同谁将、荆关粉本,萧斋画得如许。
徘徊徙倚,垫巾脱帽,随意临流选树。
啜茗桐阴,摊书藓磴,聊伴沙鸥住。
斑斑雨点,阴阴麦浪,分付棕鞋归去。
柴扉掩、风灯飐夜,水钟敲暮。
映竹为园,借花藏屋,垒石成路。
绿水阑干,黄梅庭院,翠滴衫边雨。
蓬莱人物,峨眉兄弟,小觅池亭幽步。
同谁将、荆关粉本,萧斋画得如许。
徘徊徙倚,垫巾脱帽,随意临流选树。
啜茗桐阴,摊书藓磴,聊伴沙鸥住。
斑斑雨点,阴阴麦浪,分付棕鞋归去。
柴扉掩、风灯飐夜,水钟敲暮。
此篇《永遇乐》词,由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与人文和谐共融的画面。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映竹为园、借花藏屋、垒石成路的园林之美,绿水环绕,黄梅庭院,翠雨滴衫,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词人通过蓬莱人物、峨眉兄弟的比喻,以及对池亭幽步的描绘,展现了与友人的闲适交往,如同欣赏荆关的山水画卷,于萧斋中细细品味。词中“同谁将、荆关粉本,萧斋画得如许”,不仅表达了对艺术的追求,也体现了与友人共同欣赏、分享美好事物的情谊。
接下来的“徘徊徙倚,垫巾脱帽,随意临流选树”几句,进一步描绘了词人在自然中的自在游走,与自然界的树木、流水亲密接触,仿佛融入了大自然之中。啜茗桐阴、摊书藓磴,词人与沙鸥相伴,享受着宁静而自由的生活状态。
最后,“斑斑雨点,阴阴麦浪,分付棕鞋归去”则以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词人选择在雨点斑斑、麦浪阴阴之时,穿上棕鞋,悄然离去,留下的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回忆。“柴扉掩、风灯飐夜,水钟敲暮”则以静谧的夜晚景象收尾,风灯摇曳,水钟轻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与友人共享生活的温馨场景,展现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友情、艺术的深刻感悟,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吾非北宫黝,挫若挞诸市。
吾非孟施舍,量虑三军畏。
一堕刺客流,一入力战士。
知一不知二,遂与圣贤异。
周孔得其传,伟哉孟轲氏。
讲明不动心,因问发奇秘。
气壹则动志,志一则动气。
浩然得所寄,知言有深味。
嗟予笃学心,一暴十寒废。
立志苦不早,少岂达兹义。
所适昧善恶,几溺彼功利。
事情更历多,晚乃能自砺。
日用根本原,至大至刚意。
馁然行有慊,何谓塞天地。
服膺先格言,造次颠沛是。
渺斜阳、村烟酒市,独教王谢如此。
渔翁梦入江头絮,寂寂平安西子。东风起。东风起。
种桃千树皆流水。桥边万里。
甚老子情钟,明朝后日,又洒送春泪。
春过雨,历历远山如洗。暮云堪共谁倚。
诸贤洛下风流散,轻薄纷纷馀几。聊尔尔。问世事。
何如自嗅残花蕊。金铜剑履。
但陌上相逢,摩挲一笑,铸此几时矣。
鹊报千林喜。还猛省、谢家池馆,早寒天气。
要与瑶姬叙离索,草草杯盘藉地。
怅减尽、何郎才思。
不愿玉堂并金屋,愿年年、岁岁花间醉。
餐秀色,挹高致。西园飞盖东山妓。
问何如、半山雪里,孤山烟外。
管甚夜深风露冷,人与长瓶共睡。
任翠羽、枝头多事。
老子平生无他过,为梅花、受取风流罪。
簪白发,莫教坠。
风流八十,是人间妆点,孩儿眉额。
再著三星添上面,又是一般奇特。
且置零头,举将成数,算起君须识。
从今十倍,恰当彭祖八百。
更把百倍添来,庄椿身世,又十头添撇。
况迈非熊年纪在,管取方来勋业。
子既生孙,孙还又子,堆几床牙笏。
瑶池会宴,饱看几度桃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