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非北宫黝,挫若挞诸市。
吾非孟施舍,量虑三军畏。
一堕刺客流,一入力战士。
知一不知二,遂与圣贤异。
周孔得其传,伟哉孟轲氏。
讲明不动心,因问发奇秘。
气壹则动志,志一则动气。
浩然得所寄,知言有深味。
嗟予笃学心,一暴十寒废。
立志苦不早,少岂达兹义。
所适昧善恶,几溺彼功利。
事情更历多,晚乃能自砺。
日用根本原,至大至刚意。
馁然行有慊,何谓塞天地。
服膺先格言,造次颠沛是。
吾非北宫黝,挫若挞诸市。
吾非孟施舍,量虑三军畏。
一堕刺客流,一入力战士。
知一不知二,遂与圣贤异。
周孔得其传,伟哉孟轲氏。
讲明不动心,因问发奇秘。
气壹则动志,志一则动气。
浩然得所寄,知言有深味。
嗟予笃学心,一暴十寒废。
立志苦不早,少岂达兹义。
所适昧善恶,几溺彼功利。
事情更历多,晚乃能自砺。
日用根本原,至大至刚意。
馁然行有慊,何谓塞天地。
服膺先格言,造次颠沛是。
这首诗蕴含深厚的哲理和个人修养的追求。开篇即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明了诗人不愿像北宫黝、孟施舍那样在市井中讨生活,也不愿成为军事统帅,只愿一心致力于学问和内在的修养。诗人强调“知一不知二”,显示出对知识和道德的高度追求,与圣贤之辈有所区别。
接着,诗人提到周公、孔子得以传承他们的思想,赞美孟轲氏(即孟子)的伟大。讲述明理,不为外界干扰的心境,以及通过深入探讨问题来发现奇特的秘密,这些都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和追求。
“气壹则动志,志一则动气”表达了一种内在修养与精神状态相互作用的哲学思想。诗人感到自己得到了心灵的寄托,明白了言语背后的深远意义,故而赞叹。
随后,诗人自责没有早些立下坚定的志向,导致年轻时错过了许多机遇,但终于能够理解到修养浩然之气的重要性。通过日常的根本原则和至刚至大的意志,诗人的内心得到了安顿。
最后一段,诗人提到自己建造的小楼和堂,以“养浩七”为名,用以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这不仅是对物质环境的描述,也是对精神世界的塑造。全诗通过诗人的自我修养和学问探求,展现了一个士人对于个人品德与知识修养的深刻追求。
晨风白金络,桃花紫玉珂。
影斜鞭照曜,尘起足蹉跎。
任侠称六辅,轻薄出三河。
风吹凤凰袖,日映织成靴。
远江舻舳少,遥山烟雾多。
云开玛瑙叶,水净琉璃波。
广路拂青柳,回塘绕碧莎。
不效孙吴术,宁须赵李过。
退宠辞金屋,见谴斥甘泉。
枕席秋风起,房栊明月悬。
烛避窗中影,香回炉上烟。
丹庭斜草径,素壁点苔钱。
歌起蒲生曲,乐奏下山弦。
新声昔广宴,馀杯今自传。
王嫱向绝漠,宗女入祁连。
雁书犹未返,角马无归年。
昭台有媵御,曾坂无弃捐。
后薪随复积,前鱼谁更怜。
亭亭山上柏,悠悠远行客。
行客行路遥,故乡日迢迢。
迢迢不可见,长望涕如霰。
如霰独留连,长路邈绵绵。
胡马爱北风,越燕见日喜。
蕴此望乡情,沈忧不能止。
有朋西南来,投我用木李。
并有一札书,行止风云起。
扣封披书札,书札竟何有。
前言节所爱,后言别离久。
改服饬徒旅,首路局险艰。
振楫发吴洲,秣马陵楚山。
途出梁宋郊,道由周郑间。
前登阳城路,日夕望三川。
在昔辍期运,经始阔圣贤。
伊濲绝津济,台馆无尺椽。
宫陛多巢穴,城阙生云烟。
王猷升八表,嗟行方暮年。
阴风振凉野,飞云瞀穷天。
临途未及引,置酒惨无言。
隐悯徒御悲,威迟良马烦。
游役去芳时,归来屡徂愆。
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