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舸频移,早近是、园亭秋色。
门启处,临流小阁,野花幽绝。
曲槛回廊堪坐啸,一声啼鸟悠然别。
更环山,面面翠崚嶒,螺千结。芳树下,藤萝折。
云根罅,苔痕缺。人生行乐耳,悲歌奚益。
徙倚竟忘归路远,松边疑有微茫月。
把清尊、谁是倦游人,江南客。
画舸频移,早近是、园亭秋色。
门启处,临流小阁,野花幽绝。
曲槛回廊堪坐啸,一声啼鸟悠然别。
更环山,面面翠崚嶒,螺千结。芳树下,藤萝折。
云根罅,苔痕缺。人生行乐耳,悲歌奚益。
徙倚竟忘归路远,松边疑有微茫月。
把清尊、谁是倦游人,江南客。
这首《满江红》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在张登子南华馆中饮酒赏景的情境。词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元素,如流动的船只、临水的小阁、野花、曲槛、回廊、啼鸟、环山、翠峦、螺结、芳树、藤萝、云根、苔痕等,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幽静雅致的氛围。
“画舸频移,早近是、园亭秋色。” 开篇即以动态的船只和渐入眼帘的秋色,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场景。接着,“门启处,临流小阁,野花幽绝。” 描述了进入园亭后所见的幽静小阁与野花,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美丽。
“曲槛回廊堪坐啸,一声啼鸟悠然别。” 这两句通过“曲槛”、“回廊”和“啼鸟”的描写,展现了空间的层次感和自然的声音之美,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更环山,面面翠崚嶒,螺千结。” 继续描绘了四周环绕的青山,山势峻峭,如同螺壳般层层叠叠,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壮观感。
“芳树下,藤萝折。云根罅,苔痕缺。” 这几句则将视线转向地面,通过“芳树”、“藤萝”、“云根”和“苔痕”的细节,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人生行乐耳,悲歌奚益。” 这两句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认为人生应当追求快乐,不必沉溺于悲伤之中,体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徙倚竟忘归路远,松边疑有微茫月。” 最后两句通过“徙倚”(徘徊)的动作和对远处微茫月光的想象,表现了作者沉浸于美景中的忘我状态,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独特情感,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