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永天寒不上潮,高楼风雪更萧萧。
呼童晓起南窗望,压折林间辟火蕉。
夜永天寒不上潮,高楼风雪更萧萧。
呼童晓起南窗望,压折林间辟火蕉。
这首诗描绘了明末清初时期一个寒冷雪后的清晨景象,诗人彭孙贻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早晨的静谧与寒冷。
首句“夜永天寒不上潮”,点明了时间与环境,夜晚漫长而寒冷,江河湖海的潮水也因此难以上涨,营造出一种静寂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接着,“高楼风雪更萧萧”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严寒与凄清,高楼在风雪中显得更加孤独,风雪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凄厉的音乐,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情感的深度。
“呼童晓起南窗望”则将视角转向室内,通过“呼童”这一动作,暗示了主人的起床,同时也透露出一丝生活气息。主人在清晨时分,吩咐仆人打开南面的窗户,以便一睹窗外的景色。这不仅表现了主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品味。
最后一句“压折林间辟火蕉”是全诗的高潮,也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在雪后,林间的“辟火蕉”(可能是指某种耐寒植物)被积雪压折,这一细节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通过这一场景,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脆弱生命的同情,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寒冷雪后清晨的宁静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
正好回头,堪当下手,搜寻密妙。
此个圆成,无教沉溺,须是令分晓。
火坑休认,凡笼莫入,两事锐然先跳。
惺来后、赢取三光,时时顶戴长照。
灵明一点,常随五彩,九转便通关要。
透出昆仑,莹传清净,朗听金鸡叫。
月华辉耀,星光盈满,此处玉花香袅。
得玄玄、玄里真宗,这番了了。
兔走乌奔。竞西没东生,四序潜分。
亚岁方迎,万户千门。欢笑共庆良辰。
暗推移晷运,正南檐、爱日初新。
考丰凶,会银台占候,史笔书云。
玄元大哉造化,渐梅蕊飘香,槛竹偷春。
坦坦幽人,百福咸臻,默默养浩全真。
体冲和妙道,自然理、斡运蒙屯。
岁功成,六阴爻始尽,复建阳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