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人无背后情,当时感激为身名。
若教八万四千岁,地角天涯好弟兄。
千古人无背后情,当时感激为身名。
若教八万四千岁,地角天涯好弟兄。
这首诗《偶感二首(其二)》由明代诗人释函是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千古人无背后情”,开篇即以一种超脱的视角审视历史与人性,暗示了人与人之间复杂而深邃的情感联系,即便在后世也难以完全理解或触及。这里的“背后情”指的是那些隐藏在表面行为背后的真实情感、动机或秘密,它们往往在时间的流逝中被遗忘或掩盖,成为历史长河中的谜团。
次句“当时感激为身名”,则聚焦于个人情感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历史时刻,人们因为感激之情而追求名声与地位,这种行为既体现了人性中对认可与成就的渴望,也反映了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这里“身名”不仅指个人的名声,更包含了身份、地位以及社会角色等多重含义。
后两句“若教八万四千岁,地角天涯好弟兄”,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设想如果能够跨越漫长的时间和遥远的空间,那么曾经因感激而追求身名的人们,或许能超越世俗的界限,成为心灵相通的兄弟。这不仅是对深厚友谊的向往,也是对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人性之美的颂扬。通过这样的想象,诗人表达了对永恒情感的追求和对普遍人性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情感、社会、时间与空间等多维度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超越世俗束缚的向往。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关怀又充满理想色彩的精神世界。
百念都忘万事休,一觞一咏自赓酬。
坐看庾岭当南断,又送横江转北流。
已觉摧颓侵两鬓,更无术画补前旒。
何时把盏西湖上,笑数浮生岁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