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濛万象独凭陵,何物光芒积素凝。
面目冷然遗草泽,肝肠如见托崚嶒。
若为热处偏成水,不耐寒多竟作冰。
自是野人茅舍稳,断桥孤岫一枝藤。
濛濛万象独凭陵,何物光芒积素凝。
面目冷然遗草泽,肝肠如见托崚嶒。
若为热处偏成水,不耐寒多竟作冰。
自是野人茅舍稳,断桥孤岫一枝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画面。诗人以“濛濛万象独凭陵”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之中,万物独立于天地之间,仿佛在与某种神秘力量抗衡。接着,“何物光芒积素凝”一句,引出对光芒的思考,这光芒或许象征着真理、智慧或是某种内在的力量,它在静谧中凝聚,等待被发现。
“面目冷然遗草泽,肝肠如见托崚嶒。”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在与外在的对比,冷然的面孔与广阔的草泽形成鲜明对照,而内心的情感则如同山峰般高耸,暗示着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自我认知的追求。
“若为热处偏成水,不耐寒多竟作冰。”这两句通过自然现象的比喻,探讨了事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热时化为水,寒时凝为冰,形象地表达了事物在面对不同情境时的适应性和变化性,同时也蕴含着人生的无常和变易。
最后,“自是野人茅舍稳,断桥孤岫一枝藤。”诗人以“野人茅舍”的稳定与“断桥孤岫一枝藤”的孤独并置,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平静心灵的向往,以及在纷扰世界中寻找内心平静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及自我认知的独特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