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山求修史,自谓忠于金。
委蛇贵臣间,枉尺岂直寻。
碑版谀佐命,降辱良已深。
致书干耶律,荐举诚何心?
后来托国史,蒙面羞儒林。
实彼阶之厉,流毒方至今。
谅哉谢山语,堪作俗士箴。
遗山求修史,自谓忠于金。
委蛇贵臣间,枉尺岂直寻。
碑版谀佐命,降辱良已深。
致书干耶律,荐举诚何心?
后来托国史,蒙面羞儒林。
实彼阶之厉,流毒方至今。
谅哉谢山语,堪作俗士箴。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年的郑孝胥所作,名为《杂诗(其一)》。诗中,诗人以元好问(号遗山)为例,批评他本应为金朝修史,却在权贵之间委曲求全,丧失了原则。好问曾撰写碑文赞美辅佐过的人,这种屈尊降贵的行为深深伤害了士人的尊严。他后来试图通过耶律推荐自己编写国史,此举显得虚伪,让学者蒙羞。诗人认为,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成为士林的祸害,影响深远。最后,诗人引用“谅哉谢山语”,强调这些教训足以作为世人的警示。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选择与道德操守的反思,具有深刻的道德批判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