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句吴祀,千秋以仲传。
将何酬至德,直欲问皇天。
蛮貊求仁易,神明忌道全。
请看嬴博恨,宿草亦芊眠。
不信句吴祀,千秋以仲传。
将何酬至德,直欲问皇天。
蛮貊求仁易,神明忌道全。
请看嬴博恨,宿草亦芊眠。
这首诗名为《不信》,是清代诗人李锴所作。诗中表达了对信仰与道德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
首句“不信句吴祀,千秋以仲传”开篇即提出对传统信仰的质疑,指出句吴的祭祀活动虽已千年,但其传承是否真的可信,引人深思。接着,“将何酬至德,直欲问皇天”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与敬仰,同时流露出对上天的敬畏之情,希望得到上天的指引和评判。
“蛮貊求仁易,神明忌道全”两句则进一步探讨了道德与信仰的关系。认为在蛮貊之地,追求仁慈相对容易,但在神明面前,保持道德的纯洁却极为困难,暗示了道德实践的艰难与复杂性。
最后,“请看嬴博恨,宿草亦芊眠”以历史典故收尾,通过“嬴博恨”的故事,寓意历史上的恩怨情仇如同长眠的野草,虽已逝去,但其影响依然深远。整首诗在探讨信仰、道德与历史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深刻的洞察与思考。
寒云飞万里,一番秋、一番搅离怀。
向隋堤跃马,前时柳色,今度蒿莱。
锦缆残香在否,枉被白鸥猜。
千古扬州梦,一觉庭槐。
歌吹竹西难问,拚菊边醉著,吟寄天涯。
任红楼踪迹,茅屋染苍苔。
几伤心、桥东片月,趁夜潮、流恨入秦淮。
潮回处,引西风恨,又渡江来。